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 > 第四十七章 心学二圣

第四十七章 心学二圣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

最近一段时间,朝堂在总体上还算平静。

孔府案的余波渐渐平息,朝中官吏暂时也算是过了几天好日子。

虽说孔府竹简之事还在不断发酵,但是由于洪武皇帝的暧昧态度,这让很多人心存侥幸。

这段时间内,兰陵笑笑生还是不断地活跃在报纸的各个板块,大有一副舌战群儒的气魄。

不过由于杨士奇开始接手报社事务,原先被“奸臣”李祺把持的言路也逐渐开放,一些“百姓”的心声也能发表在报纸之上。

当四月底皇帝将报社并入通政使司,并且让李祺暂代通政使的时候很多“正直”的官员都开始了举杯相庆。

虽然同一道诏书内,皇帝任命杨士奇为左参议主管报社、丁显为右参议协助管理报社。

但是很多人都在庆祝李祺“高升”,直接忽略了这一个调整。

今天正好是光禄少卿马全的生日,几个好友自是来府上庆贺。

此时早已酒过三巡,马全也早已让下人通通退下。

刘三吾此时兴奋地说道:“韩国公高升,暂代通政使我等理当庆贺。”

马全也高兴的应道:“刘公说的对,此事当庆贺。”

说着酒桌上的几个人不怀好意的大笑着,并举杯以示庆祝。

许是因为酒喝了太多,渐渐地他们的声音也低了很多。

黄子澄:“我们为何不上书陛下,李祺这厮身为驸马怎可暂代通政使。”

练子宁:“子澄说的没错,通政使这个位置除了刘公,其他人没有资格。”

齐泰:“这杨士奇和丁显也是我士林中的败类,之前在翰林时就多谈及心学,我看以后难免会成为李祺这样的奸臣。”

马全:“现在通政使司的左右参议太重要了,不仅仅管着应天的报纸,一十三布政使司的报纸也归他们管。而且此二人经常被三殿下请去求教学问,想动这二人怕是很难。”

刘三吾:“谁说要动他们了,等他们坐个一年半载,给他们请功升官就是了。另外左右通政的人选才是我们要布局的关键,前几日皇上刚刚撤了左右通政的职,目前这两个职位空缺,咱们需要安排正直之士。”

练子宁:“刘老说的不错,这李祺是驸马所以只能是暂代通政使,而且时间肯定不得长久,不然我等就可以上书陛下。李祺一旦离开,只要左右通政上有一个人敢管着杨士奇和丁显,那么咱们对报纸的影响力也将大幅提升。”

黄子澄:“这报纸的控制权一定要拿过来,李祺这厮离开了真是天赐良机。这孔府案就是报纸先捅出来,以后要是再有什么惊天之事,后果怕是不堪设想。”

刘三吾:“而且报纸现在都会详细刊登受贿官员的详细信息,我等饱学之士竟要被那些贱民说三道四,实在是有辱斯文。”

齐泰:“这丁显为人狂傲,昔日在翰林院时也多有狂言,我这里在整理,打算参他一本。”

刘三吾:“这个法子好,你有多大把握?”

齐泰:“杨士奇去了报社以后我一直让人在和丁显交流,丁显此人年少得志,口无遮拦,狂妄自大。翰林中很多人早已看他不爽,他们要上书弹劾丁显。”

刘三吾:“好,齐泰这事做得好。通政使司那里我们需要详细安排,只要把丁显弄下去,我们争取把你或者子宁推上右参议的位置。”

练子宁:“就是杨士奇此人不好对付。”

黄子澄:“一个非进士出身之人有什么本事。”

练子宁:“子澄兄,还是小心为妙。杨士奇在的时候丁显很少犯错,而且此人在翰林院任职时做事滴水不漏,我和齐泰到目前为止都没抓住过他的把柄。”

黄子澄:“一个靠荐举上来之人,怕他作甚。”

……

几人关于通政使司的话题谋划到了深夜。

第二日,几封弹劾丁显的奏折出现在了御前。

洪武大帝确实勃然大怒,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这几个上书的官员被皇帝流放去了象州。

当然这都是韩国公李祺“颠倒黑白”的功劳。

虽然弹劾之事引起了小小的波澜,但是整个四月还是平静地度过了。

时间来到五月,平静的水面像是掀起了一阵风浪。

之前的弹劾案主角,被朝臣们一致认为投靠了韩国公李祺的丁显,突然发力,在报纸上不断的发表自己对于心学的见解。

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丁显对厉飞雨的三条心学纲领逐一解读。

后续更是发表了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逐渐地丁显和厉飞雨被人当成了当代两个心学圣人。

应天城中的心学热度不断上升,特别是国子监,对于心学理学的讨论热度不断攀升。

国子监甚至举办了多场心学、理学辩论。

国子监某处

“厉飞雨是今科会元,丁显是今科状元。先有厉飞雨提出心学纲领,现有丁显详细解释心学,形成体系。俺现在越来越觉得这心学就是比理学有道理。”

“谁说不是,我觉得这厉飞雨和丁显就是心学二圣。”

“你们研究了丁显这几天发表的心无外物、心无外理了吗?”

“我研究了一夜,今天和那帮理学生辩论我信心十足。”

……

刘三吾府邸

刘三吾:“哼,这个李祺着实可恨,此贼结党营私,败坏朝纲。先有厉飞雨,后有兰陵笑笑生,现在又出来一个丁显。李祺不除天下不宁。”

黄子澄:“刘老,今天我听二殿下说那位最近几日也在宫中屡有提及厉飞雨、丁显的心学。”

齐泰:“哼,最可气的还是国子监司业许存仁,这老匹夫最近一直为那位摇旗呐喊,说是那位心怀国子监学生,照顾穷苦学生,还说那位博学多才,精通经史。”

黄子澄:“这老匹夫为了荣华富贵早已投靠了那位,上次还说我黄子澄的才学不配教那位。”

刘三吾:“这许存仁老夫以前敬重他的才学,现在看来也是个奸佞之徒,这国子监被他搞得乌烟瘴气,上上下下竟然都对那位歌功颂德。”

齐泰:“这个老匹夫实在是坏事,我和子澄之前一直在宣扬二殿下崇尚圣人之学,已在国子监颇有成效,这段时间那老匹夫天天替那位宣扬,现在国子监大部分学生只知有那位了。”

马全:“奸人当道,国事艰难,吾等当勉力为之。”

五月初十

如果是之前的心学谈论只是引起了一阵风浪的话,今天的丁显则是直接掀起了一阵飓风。

应天及一十三省旬报上刊登了丁显新作《新四民论》

丁显把传统观念中一直被视作“贱业”的工商摆到与士同等的水平。

而且还直言户籍制度基于元制,现今因推翻等级制度,四民同等,不分贵贱。并取消过度的士人优待。

此时,因功大论天命论之争和心学理学之争,已经分裂的文官除了少部分保持沉默之外,大部分人都上疏皇帝,言丁显狂言,动摇国本,要求皇帝严惩丁显。

但是以李祺为首的极少部分文臣,携手前两日走马上任的左通政徐增寿,右通政常升上疏支持丁显言论,请求废除现行的户籍制度,取消过度的士人优待。

第二日朝会上,刘三吾等人准备借机朝丁显发难。

让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

在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的带领下,武臣集团空前团结,要求取消士人过度优待,言陛下打天下时,起初只有韩国公李善长等少数文人支持,大部分士人与国无功,竟然享受天下供养,根据功大论,大部分士人于天下无功,不该享受供养。并且根据功大论追封刘基、汪广洋等从龙之臣的后人。

对于武臣的突然发难,大部分文官始料不及。

更致命的是,新任衍圣公孔乙己竟然也上书同意功大论。

上疏言孔府无功于天下,北宗孔氏虽说受共济会毒害,但是贰臣汉贼之事确实存在。孔圣后人当为天下儒生表率,请求皇帝取消对孔府的优待。

洪武皇帝在朝会上表示作恶的是北宗孔氏,与南宗无关。孔乙己献上竹简有功于天下,孔府享受天下供养合情合理。遂驳回孔乙己奏疏,并赐“天下表率”于孔府。

但是同意了孔乙己将曲阜之田地还于曲阜百姓的请求。

要求韩国公李祺安排宣扬南宗孔氏的高风亮节。

由于武勋的集体发难,部分浙东文官的临阵倒戈,加上关键时刻孔乙己的一刀暴击。

朝会上洪武皇帝正式表态承认功大论,并钦定天命论为反贼言论。

同时表示在未来几年内改革元制,首先就是宣布改革元朝以来的等级制度,取消士人的过度优待,但是对于士人的一些核心利益并未有明确表态,不过允许四民之间有限的流动。

关于奴籍洪武皇帝也未有明确表态。

正式承认心学地位。

韩国公李祺则是上奏南宋时理学、心学历史:

吕祖谦为了调节朱熹理学和陆九渊心学之间的矛盾,在江西上饶的鹅湖寺邀请陆九渊来和朱熹会面。激辩三天三夜,最后是陆九渊的心学略胜一筹,两人不欢而散。

但是最后朱陆二人却选择和解,甚至之后朱熹邀请陆九渊至其建立的学院教书。

因此李祺言理学、心学只是两种流派的学问,两者并非不能共存。

除非心学门徒不承认陆九渊的地位,或是理学门徒不承认朱熹的地位。

洪武皇帝大喜,并嘉奖李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