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精明之羽檄起边庭 > 第4章 为父母官

第4章 为父母官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精明之羽檄起边庭!

六月初,吴开先就带领护国军返回了遵化,这回出征可算是成果颇丰,前后十万多两银子,三百三十两金子,一路上收集的万余斤铜器,一千四百五十九匹马,卢象升先期调拨过来的六千灾民和吴后来带回来的三千灾民。吴把金银交给白师爷管理,把铜器交给孙云球莫雷铸炮,把马交给郑义马进忠训练骑兵,把灾民都交给了遵化知府郑国昌管理,这些人以后就是他治下的子民。

郑国昌仔细请点后,既高兴又有点犯难,便跑来找吴开先商量对策。

“将军这回带回来的人真不少,遵化周边的地近一半都能种上了,只是其中有一千多是家里没壮劳力的老弱妇孺。”郑说到:“老弱妇孺种地不行啊!”

“确实啊,这些人下地干活可能不行,咱们不能想些别的办法吗?比如给大军纺织缝补制衣什么的?”吴问道。

郑国昌说给大军做后勤用不了这么些人,他有安置的法子,只是有违祖训,不知如何是好。吴让他先说说看。

郑国昌说:“徐守备不是在乐亭建设港口吗?他那也需要人,把一千多妇孺给他带就行了。”

吴说:“你的意思是让这些妇孺下海打鱼?”

“这个...估计他们久居内地,一时可能学不会。”郑答道。

“那他们以什么过活呢?”吴问道。

“我祖上有个秘方不许外传,我一直憋在心里。和甘陕难民聊天,听到他们述说惨状的时候,我想还是得拿出来了,救活万民比攥着秘方当一家子的摇钱树强。我豁出来了!”郑国昌毅然说到。

“好啊,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能把国放在家前头,郑知府真不愧是遵化父母官啊!”吴称赞道:“郑知府,贵家秘方到底是什么?”

“我家世居乐亭海边,以养鸭子为业。乐亭河口沙滩多,沙里能挖出不少蛤蜊沙参蟛蜞海星之类的沙虫,这些虫肚肠内砂土杂质多,人吃多了容易生病,但鸭子爱吃,吃了愿意下蛋。我家就雇人从沙滩里挖虫,一天能挖一大桶,煮熟后用小刀挖出肉给鸭子吃,然后鸭子下蛋后做成咸鸭蛋到内地售卖,能当盐吃,其利不小,反正海边盐也不要钱。挖虫晒盐这两项不怎么费劳力,老弱妇孺也干得了。”郑一口气把他家秘方全说出来了,说完如释重负一般。

“哦...用人挖蛤蜊喂鸭子,然后晒盐腌咸鸭蛋卖,内地盐贵所以咸鸭蛋畅销...真是好方法,好秘方!”吴称赞道:“那这样,不能让你家的秘方白拿了,这样,请你家带着这一千多号人开鸭场晒盐,初期费用护国军出了,以后卖蛋的利润你家自由支配,只要让这群百姓能吃上饱饭就行。”

“不不...不该拿利润的...”郑推辞道。

“这个还是应该的,首先这个秘方就很值钱,其次你在家族面前也能有所交待,其三虽然秘方有了,也得有人一步步教不是,这个付出劳动了就该得到报酬。应该的。”吴笑道。

“行吧,拿几成以后再说,我最好现在就带这些人去乐亭,早一天去就能早一天投产。遵化城内事务,暂时就托付给吴将军和白师爷了。”郑也是坐言起行之人,马上就要动身。

“好,从新兵营带二百辅兵一路护送他们去吧,费用先到白师爷那里预支,只要让这些人安居乐业就行。”吴说道。

看着郑国昌远去的自上任以来就不曾停歇的身影,吴暗暗点了点头,九千难民,遇到这么个好父母官,真是前世修来的福报啊!

......

目送走了郑国昌,吴开始把路上形成的想法先在奏章里呈递朝廷,他这样写道:“建虏作战能力未必有多强,只是他们纪律严明,能承受比较大的损失而不崩溃,其次就是他们骑兵多,善于流动作战,在大明军队有效集结前就能转移到下一个地方。流寇里马也不少,迟早也会这么做。大明从战场上失去的必须而且只能从战场上拿回来。无论是要打击侵略者还是流寇,就必须有效且快速集中兵力。想要集中兵力,就必须建设战争所必须的道路兵站城堡等给养运输机构体系,缺乏这个体系,部队的机动能力太低,部队转移时容易发生混乱,就不可能进行运动战,只能困守一地或是跟在敌人屁股后头撵不上。建议朝廷用赈灾银立即招募流民从事北京到汉口,山东到陕西纵横两条路线的兵站屯堡驿站道路建设,不要嫌工程量大,建得一段便收得一段的好处。另外让各州县改收实物,缴纳到兵站,以后只让军队从兵站领取物资,这可使得民众少受一层盘剥,地方可专事生产,军队也可不再扰害地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