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迁徙 > 第七十一章

第七十一章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迁徙!

十九岁的陈立生刚刚参加完高考,不过成绩不理想,录取的学校不是他想去的。这几天他茶饭不思,在心里思忖着以后的问题,他想要不去当兵?

当兵是每个热血男儿的梦想,他在很小的时候就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成为一个英姿挺拔的军人。

陈立生已经打听过了,自己身高符合,出生农村的他身体素质也过硬,视力也没问题,更没有扁平足,他听说当兵的不能是扁平足。

打定主意之后,陈立生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母。

陈有和两口子是在儿子高考之后的第三天回到羊山的,他们回来安排立生以后的问题,考得好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考砸了就再作商议。在得到立生高考失利的消息后,他两口子陷入了为难,不知如何是好。

听了儿子的打算,他们心里反而明朗了。对于农村家庭来说,家里有一个当兵的人,那是多么光荣的事。当兵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你看塘堰下庆家屋里的大儿子就是当兵退伍回来的,现在正在光明大队当书记。说不定立生当兵回来能有个好出路呢!

抱着这样的想法,有和两口子马上高兴地张罗开了。毕竟他们还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不晓得要怎么办。谭家英让陈有和去找陈尔世打听打听情况,陈尔世的大儿子去年刚刚从部队退伍回来,他肯定比较清楚这里边的大小事宜。

陈有和马上出门朝大队方向去了。陈尔世作为村里的致富代表当上了新升大队的大队主任,白天在大队二楼办公。陈尔世同陈有和是一起穿开裆裤长大的玩伴,最开始他们两家同族里的十四五家人家挤在老祖屋,直到后来尔世一家才搬走,再后来尔世又到镇上安了家。前几年尔世又在油麻烧砖卖挣了不少钱,现在还在镇上开了一家家具店,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而自己却一直在外打工漂着。如果不是周围找不到人打问,陈有和是不愿意麻烦尔世的。

现在是下午两点过一点,大队门口的场地上摆了两桌牌桌,一二十个男人叫叫嚷嚷地在打扑克。

陈有和没有停下脚步,他从楼梯径直上了二楼。来到大队办公室,陈尔世却不在里边,里边一个后生告诉他:主任出去办点事了,等一下回来。

陈有和于是下了楼,蹲在场地对面的半截墙下一边吸烟一边等着。

没一会儿,一辆绿色的皮卡车停在了大队门口的场地上。陈尔世意气风发地从车上走了下来。这辆皮卡车是尔世的私人财产,他常常开着它去送家具。队里的事情不多,他大部分的时候是在镇上的。

陈有和见尔世下来,忙站起来,笑着走了上前:“尔世,回来啦。”

陈尔世笑意盈盈地说,“嗯,刚刚从什马下来。”,说着他从不怎么合身的衬衫口袋里掏出烟叼在嘴里,并递了一支给陈有和,顺手帮他点上了。

陈有和长长地吸了一口烟,然后说,“得不得闲?去家里坐坐。”

陈尔世懂有和的意思,肯定是有什么事找他。他爽快地说,“得闲,得闲。”

于是两人并排往陈有和屋里去了。

穿过几条弯弯绕绕的小巷子,他们很快就到了有和的屋门前。谭家英已经在门口等着了,她笑着把尔世迎进了门。立生也已经在屋里坐着了,见来人,他马上礼貌地站了起来,点头微笑喊到:“尔世伯伯。”

陈尔世拍了拍立生的后背,惊呼到:“啊呀!后生长这么高了!有和老弟,这恐怕是咱们房里最高的人了。有一米八几吧?”

立生笑了笑说:“刚好一米八多一点。”

饭桌上已经摆上了一些炒花生和饼干,还有一壶米酒。这是谭家英刚刚到菜市场买的。

陈有和把尔世引到上座坐下,“来,吃点酒。难得来一回家里。”

“好,有,有。”陈尔世笑着坐下了。

陈有和坐在尔世边上,谭家英和立生也陪着坐下了。

坐下之后尔世又一次感叹:“哎呀,这是给他吃了什么,长得这么壮实?”

谭家英笑着说,“就是吃米饭,正常的吃喝。不过你屋里小飞也高哇。”

“那没有这么高,他只有一米七多。”

陈有和接着这个话题说道:“说起来,你屋里小飞从部队退伍回来了吧?”

“回来了,去年下半年就回来了。”

“是这样,我立生高考考得不理想,他想去当兵,不晓得怎么样。刚好你屋里小飞当过兵,就想找你打听打听。”

陈尔世马上摇头叫道:“哎呀,莫去。”

“怎么呢?”陈有和两口子伸长脖子问到。

陈尔世咂着嘴巴、摇头说:“哎呀,莫讲。他回来后一直跟着我在屋里做事呢!跟你讲,老弟,我们农村人家,不比别个。你去当几年兵,回来还不是一样出去打工?再说,你在里面与社会脱轨了几年的时间,出来会不适应外边。不如送孩子去上学,以后有张大学文凭好找工作,工资也相对要高得多。”

“哦……”。陈有和两口子异口同声地发出失望的叹声。听了陈尔世的这番话,他们心里的那点欢喜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陈尔世坐了一会儿就走了。送走了尔世,有和两口子失落地坐到饭桌上。陈有和问儿子,“立生,你自己心里怎么想?”

孩子这么大了,总得听听他的意见。要是他执意要去就让他去。

陈立生刚刚已经听得明明白白了,尔世伯伯的意思是当兵没什么好处。虽然心里有点遗憾,不过他已经打算放弃了,去正正经经上学,出来好好上个班更适合自己。他故作轻松地对爸妈说:“算了,不去了。不好。我还是去读书吧,反正那个学校有几个什马的同学一起去。”

陈有和两口子赞同道:“也做得。读个大学出来总是好,大学生还是吃香。”

立生的事情算是定下来了。谭家英又开始琢磨陈有丰的事。

小姚生了一个大胖小子,这令陈有丰格外高兴。人家见了他都要感叹一句:“啊呀,大头,你小子命好,捡了一个便宜老婆不说,还一生就生到一个大胖小子!”

陈有丰整个人变得意气风发起来。是啊,他再也不是原来那个老光棍。有老婆、有儿子!他走路带风,连去菜市场买菜都笑盈盈的,出门做事也更加卖力了。

陈有丰给儿子取名:锦生,取其美好、珍贵之意,寓意锦上添花。

锦生满月的时候因为没有人张罗,并没有办满月酒。按说,村里不管谁家生得一个儿子,就要摆一回满月酒,还要煮许多的红鸡蛋到相熟的人家去发。可是陈有丰要做活,他妈肖家年事已高,小姚又不懂这些。所以就没办。

谭家英想,小姚是自己搭线给有丰的,现在孩子也生了,她得担起嫂子的责任,帮锦生办一回百天酒,不能让小姚觉得作贱了她和孩子。

她跟陈有和商量:“锦生马上百天了,咱们当伯伯、伯母的得帮着操办起来。”

陈有和很赞同:“做得。是要办。我们几个当伯伯的包个小红包。你等下去有丰屋里同他说一下,还有老大,老二屋里也要提一下。”这些事一般是女人管,所以陈有和也只是交代了几句,然后又出门去大队那里溜达了。

谭家英先去了两个嫂子屋里,同她们说了这事。大嫂撅着嘴说:“要办就办吧,既然办了还能少了他的一百块不成?”有财老婆心里不舒服,自己票子出了,功劳却被老三媳妇抢了,她最看不惯老三媳妇到处揽事出风头。

谭家英晓得大嫂怎么想,反正话带到了,至于要怎么做就随她的心意。

吃过晚饭后,谭家英打一把手电到陈有丰屋里。此时满身白灰的陈有丰正站在液化气灶前热菜。小姚抱着孩子坐在饭桌旁。

“大头,还没吃饭呢?”谭家英走进屋里,从小姚手上接过孩子,坐在他们身边逗弄。

“没有。这几天事多,接了外村的几家活做。”陈有丰皱着鼻子笑着回答,他盛了一碗饭坐到饭桌上准备吃。他现在对谭家英毕恭毕敬的,毕竟是她出力帮自己成了家。

“说起,锦生百天,你们不打算办?”谭家英问到。

“没人怎么办?小姚又做不了事,怎么办得起来?也没人来吃,我想就懒得办了,等周岁吧。”陈有丰无奈地说道。

“就是,我们也想办呢。估摸着没人来。”小姚也嘟哝到。来到这里,除了三嫂一家,其他的亲戚都没人来过问过自己这个新媳妇。要不是男人对自己还行,这样的家庭,她是绝对待不住的。陈有丰每天买好菜煮了早饭才出门,小姚在屋里带孩子,煮两餐饭,下午可以和莲香她们打打牌消磨时间。

“哎呦,要办。怎么没人来,我们几个伯伯大娘都会来。”谭家英看着小姚真诚地说。

她转头又对陈有丰说:“大头,你明天出去做事的时候去通知两个姐姐来。你不去说,人家怎么知道办不办。”

“好,晓得。那到时候就要麻烦嫂嫂受累帮忙煮饭。小姚她不会煮,也空不出手来。”陈有丰感激地望着谭家英笑着说。

“那是自然,你只管去通知人来就行。”谭家英信心十足。这两三桌的饭菜她还是能轻松做下。

到了锦生百天的日子,谭家英早早起来,同二嫂一起在厨房忙活开来。菜是陈有丰昨天到什马镇买好的。陈有和同老兄有登一起蹲在他马口里处理鸡鸭。因为陈有丰住的地方太小了,根本挤不下这么多人,所以谭家英决定就在自家厅堂里摆桌吃饭,刚好灶台也用自家的顺手。

吃饭的时候,加上两个姐姐和住得近的几家房里人,三个桌子还没坐满。直到开了席一会儿,老大有财才姗姗来迟。

“老兄,怎么这么晚来,我们饭都快吃完了!”陈有和心里对这个大哥有些不满起来,只晓得一天到晚在田里做事,就晓得要钱。两口子吃饭还要自己去三请四请。

陈有财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着说:“去田里有点事耽搁了”。随后坐到老婆孩子身旁抓起面前的空碗倒了一碗米酒。

陈有丰很高兴大家来为自己的儿子过百天,虽然没有大操大办,总归给儿子一个体面。他提着酒壶走到三嫂身边,将她面前的酒碗添满,诚挚地说:“感谢几个嫂嫂为我操这个心!特别是我这个三嫂,真的,忙前忙后,比我自己还上心!”,说完自己干了手里的一碗米酒。

席上的人都赞同地说到:“是,是。真的,你是碰到了这么好的嫂子,几个嫂子都愿意帮忙。”

有财老婆心里不痛快,自己这个当大嫂的,他不来敬酒,反而去敬老三媳妇!她随便吃了一点饭,就阴着脸,拉上儿子走了。

吃完锦生满月酒的那天晚上,立生跟父母说他想出去打暑假工。立生知道爸妈不容易,一边供自己读书还要一边还建房子欠的帐。大学的学费更是不得了,自己已经是大人了,得帮着分担一些。

陈有和、谭家英两人听了儿子的想法,觉得是该让孩子去见见世面,他们想到让立生去东市他舅舅那里,月红、成辉他们都在那边,有什么事也有个照应。

想到这里,谭家英马上拨通了女子的电话,要告诉她家里的这个打算。

陈月红这时候刚刚吃过面条,正躺在光木板床上休息。今天她刚刚应聘上了新堂镇一家港资玩具厂当输单文员,朝八晚五,中午有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这对于上了两年白夜两班倒的陈月红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当她听到家里来的电话之后,心里已经做好了打算:她得担起姐姐的责任,不能让舅舅们又操心,已经麻烦他们够多了。

虽然这样说,两个舅舅断不可能袖手旁观。立生来的那天因为陈月红才上班两天,不好请假,还是谭建国去接的他。立生暂时没找到事做,也只能先在谭爱国屋里挤着。两个舅舅还得给他管饭。

到了星期五下班之后,陈月红骑着单车火急火燎地从新堂镇赶到了牛旺镇舅舅们的住处。大舅谭建国上白班,还没下班,小舅谭爱国还没回来,估计去约会了。

在谭爱国的出租房里,陈月红见到了弟弟立生。立生已经长成了一个帅气的后生,坚毅的五官,修长的身材。

“吃饭没有?”她问。

“还没有。”立生不好意思地说。

随后陈月红领着立生到楼下的快餐店点了两个快餐。

吃完饭,陈月红提议带立生去镇上逛逛。

姐弟俩肩并肩往镇上走去,就像几年前立生送她去读书的情景。

一轮朦胧的圆月挂在高高的夜空,向大地撒下温柔的黄光。一阵清凉的晚风吹过,路边的棕榈树挥动它们扇子一样的叶片,发出“沙沙沙”的声响。

由于今天是周五,路面上有许多闲逛的工人,他(她)们三五成群,叽叽喳喳说着话,还有的坐在路边的树下乘凉。

月红和立生并没有说什么话,只是并排走着。陈月红知道,即使他们不说话任何的话,他们的感情还像以前一样要好。

她把弟弟领进镇上最大的超市,两人在里边漫无目的地逛了一圈,她买了两瓶冰红茶,和立生坐在超市门口的桌椅上休息。

超市门口摆了四排蓝色的塑料桌椅,倚子是固定在桌子上的那种。每个桌子都坐满了人,这些都是附近工厂的工人。现在是晚上九点,镇上工厂的白班人员都下班了。这样炎热的天气,宿舍里连一把风扇也没有,闷热不说,蚊虫也多,工人们大多选择结伴出来散步乘凉。

去哪呢?

当然是超市,超市里有冷气,工人们在超市里逛一圈,买一瓶冷饮,出来后在超市门口的长倚上边喝冷饮边天南海北地聊天。

陈月红和立生在超市门口坐了一会儿就往回走了。陈月红在电话里同王艳华说好了,晚上在她床位上睡。

第二天,陈月红陪着立生到镇上转了一圈找工作。由于是周六,大部分厂的人事都不上班。他们找到一家家具厂,问过门口的保安,保安说人事今天有人上班,让立生进去了。

接待立生的是一个中年男人,他看了看立生稚嫩的脸庞和瘦削的肩膀,说:“我们这活是很苦很累的。要一天到晚搬运床、床垫和沙发。年轻人,你吃不吃得消?”

立生斩钉截铁地说,“吃得消。我什么都能干。”

男人笑了笑。这样的年轻人他见多了,来的时候都说吃得消,实际干一两天就受不了跑了。不过现在正是缺人,而且后生说是打暑假工,工资可以给他开低一点。那就暂且让他来试试吧。男人点了点头说,“那行,明天就可以来上班了。”

男人跟立生说厂里包住,饭呢,管中午和晚上两餐。上班时间是早上八点到下午六点,工资一千二,周末不放假。

立生表示同意。他在里边办妥了入职手续,很快就走出了大门。大门外,陈月红还在焦急地等待着。她听立生说工作定了,这才放下了心。

第二天立生就去上班了,他的工作是体力活,负责搬运木板、钢材等材料,以及成品家具的堆放和上车。他工作十分卖力,浑身湿透了也不在乎,和他一起做事的大叔都夸他做事肯出力。

陈月红等立生下班之后,同他交代了几句就骑车赶往了新堂镇。回新堂镇之前,她给立生留了一百元生活费。她身上钱也不多,总共一百八十元,厂里周末两天是不提供餐点的,现在离发工资还久着呢,不然她可以多留点给立生。

每个礼拜五,陈月红都会骑车从新堂镇赶到牛旺镇。在立生做事的那家厂门口等他下班,然后和他一起蹲在背人的马路边上,看着立生狼吞虎咽地吃饭。陈月红厂里的伙食还不错,每缝周五早上买早餐的时候,她会多买两个馒头,留着晚上吃,打的晚饭就留着给立生吃,饭是自由打的,她用饭盒装了满满一盒,立生饭量大,又做了一下午的体力活,正饿着呢。

等立生吃完饭,月红和立生又一起走路到镇上超市去逛一回,买两瓶冰饮料坐在超市门口喝。

陈立生在家具厂做到八月二十五日才匆匆坐上了回羊山的汽车。走的时候他的班长还说要是他明年打暑假工就直接到他这里来。

立生回到羊山,家里偌大的两层房子冷冷清清的,连脚步声都有回声。爸妈在他出门打暑假工的第二天就去北江做事了。他自己一个人进进出出捡拾家里。从他十二岁,姐姐月红上初中那年起,他就开始一个人生活,屋里的大小事务他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对于这样冷清的日子他也早已习以为常,只是有时一个人在屋里待着的时候会莫名觉得孤单、凄凉。

立生在家里休整了两天,就独自收拾了行李同庆庚屋里的二小子小东一同坐车去县里了。出门前他将屋里的东西都收拾了一遍,床上盖了薄膜遮灰,地扫得干干净净,碗筷都收到橱里,门窗关得严严实实。这些他都做习惯了,家里每回都是他最后离开的,也每回都是他收拾的。有一回他忘了把家里的一点垃圾丢出去,礼拜五从学校回来时候,垃圾都腐烂发臭了,所以他现在每回出门都要将家里的垃圾打扫得干干净净。他在出门前还去跟婆婆打了声招呼,免得她老人家担心。

立生要去的学校在省城,是一所以电子机电为主的专科大学,学校里有三个初中的老同学,因此他很快融入了学校生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