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都穿越了还不兴我和李二对着干? > 第53章 时不我待

第53章 时不我待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都穿越了还不兴我和李二对着干?!

(先道歉,章节有调整,所以可能有大大会重复看到上一章的部分内容,具体原因作者说里有解释,这里就占用正文了。再次道歉。)

南瓜的事江晓就不去操心了。按生长周期,大概四五个月后,南瓜就能成熟,如果一切顺利,江晓和南瓜都不出意外的话,江晓是能吃到一季南瓜的,这也算临死前的安慰奖,能让江晓的眼睛闭得瓷实点儿。

午后,江晓去看老秦。

老秦昨晚就在河边忙活了一宿,重操旧业让他充满兴奋,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儿居然还有这么大的激情着实让江晓意外。

而在这激情的作用下,成果自然也极为喜人。

先不说别的,单说仅仅一晚上加一个上午,老秦就带着小屁孩和杨广指派来的一帮妇人在河边搭起了一个茅草棚,虽说很简易,但棚内毡案、煅炉、淬池等等已经一应俱全,俨然已是个有馍有样的打铁铺。

除此之外,老秦还又炼了两炉生铁,甚至把铁蒺藜骨朵都浇铸出来了。

这让江晓觉得,又有一件事情他可以撒手不管了。他相信,由老秦负责冶铁和炼铁,只会比他做得更好,而这想必也是老秦极为乐意的。

唯一让江晓觉得可能有点问题的,就是老秦的身体。六十七的岁数在现代看来不过刚到老年,但在古时却已算高寿。

“老秦,你觉得刘大和王家三郎怎么样?”

“两个好孩子,一个伶俐,一个敦厚。”

“你把刘大收为徒弟,把王家三郎收为义子,如何?”江晓掂量了下,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现代社会学家有一个论断,认为华夏传统社会相较其它文明而言是一个“熟人社会”。

何谓“熟人社会”?形而上地说,就是处处讲人情、讲关系,这对“法治社会”而言可能具有消极意义。但这样的社会,其内部的稳定性及应对外力的团结性也是极强的。

江晓知道,坞堡想要成为一个牢固的整体,仅仅依靠“同甘共苦”还是单薄了些,它还需要坞堡内部的人形成各种各样的联系。这种联系越紧密、越复杂,坞堡就越稳定。

这样做的弊端肯定是有的,但在“乱世”之下,内部的团结和紧密显然更为重要。

江晓希望能通过老秦收义子和收徒这种方式,既让老秦有所传承,又让坞堡内的人开始慢慢形成各种联系。

这个想法其实在答应老秦执弟子礼时就有了,现在他准备不再管冶铁和炼铁的事,索性就提出来。

只是不知道老秦是否愿意。

“先生不介意?”老秦瞪大老眼看着江晓,看得出他有些激动。

江晓一怔,随即明白过来,原来自己才是问题的关键。

想想也是,老秦已自认为是他的弟子,弟子再收徒弟啥的可不就得他这个“祖师爷”同意?

想到这里,江晓不由有点小幽怨,看人家别人穿越,不是帝师就是太子三公,最差也是状元座师啥的,自己就只能指点山野之民。

不过再一转念,那位只认为自己是教员的老人家,不就是毕生致力于解放普通人的思想吗?

自己当然不能和他老人家比,简直萤火之于日月,但学习他老人家的胸怀应该是值得肯定的吧?

一边是帝王,一边是人民,你看不起谁呢?

人民,只有人民……

要不要把他老人家的思想放出点儿来呢?

还是算了,威力太大,别一下把整个世界崩没了。

江晓不着边地想一通,回到正题,笑道:“为何要介意?”

“多谢先生!”老秦顿时彻底激动,当下又要叩拜,江晓知道拉不起他来,一个猴跳,闪到一边。

其实老秦也有此意。

不为别的,他一个孤老,总还要想着找人给他送终啊,原想过一段时间再向江晓提出,没想到江晓这么快就先替他提出,一时都觉得江晓就是他的再造之人了。

“堡中幼年中若还有你看中的,也可以一并收了。以后亦是如此,你想收谁便收谁,不必问我。而且我所传你的法门,不管是过去的还是以后的,你都可再传给他们。但有一条,只要教,便须倾囊相授,不可藏私!”

江晓最后如此叮嘱,他还是对史书中没有记载“硝土去碳”之法而遗憾,真心希望所有的好东西都能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老秦当然允诺,于是皆大欢喜,江晓便离开了“铁匠铺”。

走之前江晓自然也没忘把“闷炭”的方法教给老秦,这让老秦更加高兴。

焦炭这东西,老秦只用了一次,就彻底爱上了它。火力大,不塌炉,最主要的是锻铁效率极高。

江晓的“闷炭”法其实是非常粗糙的,最多只能算煤炭焦化的入门,但这已经足够,很多东西其实差的就是踹破门的那一脚。

江晓相信,只要入了门,老秦很快就能把“闷炭”技术完善起来,自古冶、炼是一家嘛,老秦是懂煤炭的。

现在,技术方面也有人负责了,江晓真心觉得坞堡开始有点意思了,他希望临死前他能把坞堡变成一个“世外桃源”。

这么一想,江晓忽然觉得压力好大。

嗯,时不我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