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汉末道途 > 第一百二十五章 情报系统

第一百二十五章 情报系统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汉末道途!

在张修等人在如火如荼安装水车机械的时候,连日里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王立却是在分部里焦躁的无能狂怒。

细看王立此时的状态,定会被他的面目给吓一跳,几日不见,王立的头发蓬散,顶着双黑眼圈,脸颊也肉眼可见地瘦了一圈,嘴角翻动间,还能看到其嘴唇上豆大的燎泡。

自从此前从张修那里得知了汉中局面崩坏的可能性,以及张修的点醒,让王立意识到了自己在情报工作上的低效,或者用张修的话说,叫做不专业。

再加上自己对汉中事变的忧虑,使得王立近些日子坐立不安,神思不属,陷入了深深的焦虑。

这其实也不怪王立,在这个时代,会兵法的那些士人,搞懂了孙子兵法中的那几个间谍用法就不错了。而且他们还将这些学识秘而不宣,当作宝贝一般。

以上还只是用人,而在情报工作的其他方面,信息的记录、密码、传递,信息的收集、处理、提取有用信息等工作在此时也没有得到重视。

张修之前与王立专门商讨过在整个益州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先进高效的情报系统。

这套系统是建立在五斗米道对益州基层的彻底渗透的前提之下的。就拿之前安汉郑植的情报举例,商人平时接触到的物价变动背后的有价值情报等应该得到重视。

除了商人,城市的佣工,乡村的农民也应该被组织起来,这些被上层人物无视的,最不起眼的群体往往能提供最有价值的情报。

拿战场情报举例,本土的农夫比任何精锐斥候都要清楚是否有兵路过,朝廷正兵出征,必定要向各个村子派粮,而叛军过境,烧杀劫掠,消息则是传得更快。

在城里的做工工匠、在富贵人家做活的奴仆,由于现实的苦难,他们既是最好的信徒,也是五斗米道最好的探子。

张修的提议让王立的脑洞大开,他在脑海中推导着往下的路线,照这么做的话,简直就可以开启全民做探子的世界。

除开这些远忧,王立近日最烦燥的其实是情报传递上的改进工作,这个时代,朝廷是通过官道驿路传递情报,而其他的小势力则是有样学样,已付官道驿路系统,利用官道的便利,通过商队、旅人来传递人员、物资、情报。

问题就来了,朝廷官道的布局是从中央的角度出发的,官道也主要是从城市到城市,这就与五斗米道这种发展在基层、乡野的快速情报渠道初衷相违背了。

在王立看来,眼前的紧急情况就是,要把汉中的情报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回来,也要把安汉的情报快速传递过去,例如他们这一次对汉中太守苏固上任目的的推测,早一刻抵达汉中,就能早一刻让师君做好准备。

他摊开地图,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山岭标记,汉中和巴郡间隔着大巴山脉,没有大的道路相连,先天之上就注定了这两个州郡无法快速反应。

抚摸着上边的白色线条,那便是米仓道,这一条商人用命趟出来的道路,已经算是最大程度上的取直了,可是在王立看来,还不够!

就如张修所说,情报需要专业性,那就不能与商路混为一谈,情报与商品不同,他的载体可以是帛书、竹简、纸张,也可以是人的脑子,也就是说它对道路的要求并不高。

想到这一点,王立的眼神一亮,多年在益州活动的他很清楚,与在平地生活的汉民不同,对山民来说,有山就有路。

在官方的历史记录中,官军进山,总是找不到路。这里其实就涉及一个误区,那就是在平原长大的人们而言,道路的最低要求就是要能行车、走马。

而在益州的山民眼里,到处都是路,他们不需要车马,不需要宽敞的大路,他们往往都是背着竹篓,踏上草鞋,有小径可容身,有林木可攀延,那就能翻山越岭,如履平地。

在后世各个朝代里,统治者都会着重训练山地步兵,平原出生的丁壮不适应山地的行军,想必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想到这一点的王立当即召集熟悉米仓道的祭酒,这些人有与商队的性质不同,他们走米仓道目的不是为了商业利益,而是为了传道,为了在那些原始部落里破开愚昧,为了给无数等死的病人带去曙光。

你要问为何五斗米道在益州传播得那么迅速?单单一个巫术愚昧乡民的说法是立不住脚的。这些肯定下心思,将一身的医术带去民间的五斗米道道士才是五斗米道的根基。

而正好,因为张修在安汉开办的医术进修班,陆陆续续收到消息的道士抵达安汉,他们也是鱼千那群走手术入魔的医生群体的主力,在学习和实践性的医术的同时他们也参与了教内的其他工作。

王立心里很清楚,对大巴山的真实情况,他们可能比那些土生土长的山民都要熟悉。

“如此说来,你是想要一条从汉中到安汉的最快路线。”

一个上了些年纪的道士听到王立的要求后,搓着一撇小胡子,砸吧下嘴,挑眉发问。

王立闻言即刻点头,讲了老半天,这就是他所想要的线路

老头满是老茧的手指戳在地图上,指点着给王立讲

“老朽这里倒是有个法子....”

“我也有个不成熟的想法....”

一群大老爷们在王立的屋子里讨论了整整一天,确定了各种细节,补充了许多王立忽略的东西。

翌日

王立兴冲冲地找到在河道上忙碌的张修,递上一封厚厚的计划书。

正在观察匠人给机器做试运行的张修回过神来,一把接过王立递来的东西。

文牍一入手,哟呵!还挺沉,张修饶有深意地看了王立一眼,单单从这份文件的厚度上讲,王立就是下了心思的。

果然,张修翻开王立的计划书,上边不仅仅是针对了安汉到汉中的情报渠道工作,还有整个益州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的情报传递系统,从中可以窥见王立的野心。

王立将五斗米道势力划分成了三个区域,一区是五斗米道根基最稳的地区,例如汉中、巴郡,这些地区五斗米道经营日久,这些地方通过五斗米道简单的鬼道统治体系,替代了大汉在乡野的存在。

鬼卒、鬼师、祭酒的三级体系,能够广泛动员这些地区的人力物力,所以为一区。

二区则是五斗米道受到势力影响,却还未建立起统治体系的地区,例如蜀郡、南中地区。这些地区五斗米道通过历史上的经营能够发挥自己的影响,蜀郡是通过那些交往颇深的士族,南中则是通过夷人部落巫医祭司。

三区则是五斗米道影响力涉及不到的区域,可以这么理解,就是出了益州,就没多少人给五斗米道面子。这些区域五斗米道发挥影响力都是见解的方式,例如关中的骆耀、中原的太平道,南方的于吉,还有这些不年来断开拓的商道利益勾连这些友好实力。

在不同的区域里,情报工作也围绕着不同人群开展。

一区内,广泛的基层教徒都有着报告相关情报的义务,根据职业、城乡的不同,情报的要求各有不同。

二区内,一方面是由派驻的区域祭酒收集情报,无论民生、政治、军事,一方面则是积极地与友好势力联络,交换情报资源。

三区内,则是通过朝廷的邸报、商道的管事传递情报,采用广泛收集、针对性收买,有预见性的培养等方式来获取情报。

看到这些,张修已然在揉眉心了,这文书写得确实不错,可以说要是按照这上面的实行,五斗米道的情报工作必定冠绝当世,只是一想到其中的投入,饶是最近挥金如土的他也犯了难。

呼!

张修缓了缓,继续看下去,后面就是更加具体的一些措施了,例如情报的加密措施等。

张修重点翻了翻山区的情报传递,果然,在其中王立是下了大功夫的,里面附上了一份十分详细的巴郡地图。上面有五斗米道的每一处据点。

从这一份地图上,王立特别的指出,在山区传递情报,不再使用传统的商道传递,而是另辟蹊径,使用熟悉路况的山民,轻装上路,只携带情报食水上路,横穿群山,采用用时最短的路线。

在这里张修看到了王立工作的细致,原来深山里的道路并不是像常人所想的那般如天险难以翻越,这片土地上的主人,巴人、獠人在古时候就学会了使用藤索,编制索道、藤桥,用以连接险峻的山峰。

而那些天险绝地上的桥梁,其实是深山部族的不传之秘,只是对于深耕当地的五斗米道而言,已然不是秘密了。

有了这些桥梁的存在,王立在各个祭酒的协助下,能够将汉中到安汉情报传递时间缩短到三天内。

对比之前的时间,这简直就是飞一般的速度了。

“不错啊!先将巴郡汉中这条线建立起来吧,总不能说咱们自己的地盘,消息还没有朝廷的快。”张修赞道。

“只是...”王立欲言又止,见到张修探究的眼神,这才继续道。

“教子之前提出的臂板信号塔传递信息,被那些老家伙否定了,他们说,大巴山里别的不多,就是雾多,臂板信号塔在其他地方都有可行性,在巴郡这地方不行。”

张修愕然,然后哈哈一笑,不介意般摆手道:“这样才好啊,咱们工作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嘛,不能我说啥,你们都不用考证就直接上,那不就浪费资源了。”

“先不说情报了,来,王兄,今日我带你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力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