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汉末道途 > 第一百二十六章 生产力

第一百二十六章 生产力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汉末道途!

说着二人上马,向着河流的上游而去。

这马,还是商事掌柜特地从南中购买而来的,与张修印象中巴蜀缺马不同,这时候的巴蜀,并不缺马。

其实巴郡挨着陇右,那儿有羌人、有草原,算是一处比较稳定的马匹供给地,而蜀郡的成都府,地处平原,有良好的经济实力,也能够负担起养马的消耗,所以在成都平原上,马匹还算是很常见的。

可是张修身处的安汉,川东北产区,这地方千山万壑,就没有几处能让马匹跑起来的地方,实在是地势不允许。

所以郑植特地托人向夷人买了几匹南中出产的矮脚马,个头不高,脾气温和,张修骑着就跟骑着匹毛驴也似。

不过这马擅长走崎岖的山路,很对山民的胃口,其实对比起来这种出产自云贵高原的矮脚马,确实跟这大巴山的山民比较搭,吃苦耐劳,翻山越岭,如履平地,而且耐粗饲,皮实好养活。

这种马其实早就成为了南中地区的对外主要贸易品了,特别南中马脾气温和,身材娇小,有些模样可爱的更是受中原地区的达官贵人喜欢。

张修骑在马背上,手掌附在马鞍上,心底盘算着山民和这种马的搭配,这些日子的接触下来,张修很确定,这些山民不单单是绝佳的山地步兵。

他们跟这个时代的其他部队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有一双铁脚板,张修找吴缺几人询问过,他们在平地上,有过一日行军八十里,第二日发动进攻的例子。

这是什么概念?在这个步兵一日行军三十里为标准的年代,一日行军八十里后还能发动进攻的军队就是bug。当然这其中有很多的因素在其中,例如吴缺他们的急行军建立在不携带食水、没有重甲在身这样的情况之上的。

山民军队整体而言,特点是耐苦战,能够耗死你,但是正面跟中原的那些身高力壮的大汉对砍?张修摇摇头,并不看好眼前的这些瘦瘦垮垮的山民。

耐力和力量两者是不可兼得的,与其他人叹息人有差异然后放弃不同,张修总觉得这是没有将山民的战力优势发挥好。

这就像后世的坦克一般,讲究个速度、防御、杀伤力。这时代的汉军讲究杀伤和防御,对于速度却没有那么高的要求。

想起今后骑兵的发展,从半甲的突骑,到具装甲骑,都不断地往骑兵身上加护甲,那么自己要怎么发展军事路线呢?

沉吟着,二人默默地骑马赶路。

没多久二人来到了河流的上游,这里的河道崎岖,布满暗礁,一处河道收窄的地方,正有着密密麻麻的人群在上下忙碌。

王立露出疑惑的神情,望向一脸笑意的张修,张修没有出言解释,而是招手示意上前。

待走得近了,才发现大量的民夫正在将河流怀抱的木材打捞起来,这些木材已经在上游被砍伐、修正捆扎在一起,顺着流水而下至此处。

成对的民夫将木材卸下,按次序搬进水道上的一个木棚,王平的工作效率很高,短短几日间,就将河流上下加工车间盖了起来。

吱——

刺耳的噪声传过来,王立的眉头皱起,却没有说话,只是跟在张修的身后走了进去。

“教子好!”

“教子!”

一路上,无论是谁,工匠、民夫、管事,都热情的跟张修打着招呼。

在王立自己闷头忙活的这段时间,张修已经与上上下下打成一片了,所有人都知道五斗米道在安汉有一个和善、仁慈的教子。

不少的民夫的晚辈都还在张修的手下学习,故无形之间与张修拉近了不少距离。

王立来不及感慨,因为它看到了更加惊人的一幕。

在忙碌的木棚内,一处处木材被送进来,然后被匠人麻利的送上木台,呲呲的木屑纷飞,木材被切成大大小小的形状。

这种场景突破了它的想象,在王立的前半生里,人们要想切断木材,怎么都要二人合力,拉扯锯子,花费时间、力气才能完成,哪里有眼前这些人那般的自在,仿佛一切习以为常。

王立看到有工匠在对完工的木材检查,没有使用尺子,而是将成品往一块刻好的模具里套,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大小一目了然。

张修走在前面,从一个竹筐里拿起一个木块,仔细打量了眼,便随手扔给了后面的王立。

“你看看,怎么样?”

王立疑惑着,一把接过木块,入手的重量不算重,上下比划着,突然觉得此物似曾相识。

“这是弩身?”瞄着木块的长度和大小,王立吃惊地问道。

“对!”张修点头,也不多说,带着王立向外走。

在车间的外面,也就是河流的下游停放着好几个竹筏,上边已经堆满了在车间加工好的弩身。

二人随即跳上了竹筏,随着这些连在一起的竹筏,顺水而下。

王立看得很清楚,竹筏上满载着弩身,目测就有数百具,而这些东西跟着他们一同奔向下映衬出地方。

在下游,王立亲眼看到了一块方方正正的木材是怎么变成弩的。

裁剪好的一模一样的木材被固定在机器上,匠人操作机械,按下操作杆,轻松地就在上面打上一个标准孔。

后面的工匠接过打孔的木材,再对其铣刻,后面还有匠人用机器对其打磨。

渐渐地,王立也看明白了,所有的工序制造的零件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会被检查的匠人挑出来,沦为薪柴。

在最下游处,这里忙碌的人更多了,停靠的竹筏也更多,上面也是大大小小的材料。

这儿,就是张修口中的组装车间,从上游加工的各种木制零件,从钺氏批量制造的金属弩机、从山民手里收购的制式弓箭,都顺着这条牛角河,抵达了此处。

这里的木棚也更多了,有工匠民夫不断的出入。

王立看见了卓杰,这小子正在对着送货的匠人破口大骂,听着好像是对方将尺寸搞错了,平白一船货没了用处。

张修没有去找卓杰而是到了车间的最边缘处,这里是最后的工序,质量检查。

一具透着木材香味的弩摆放在了王立的眼前,在以往,他是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一群匠人能在一刻钟的时间内造好此物。

“这一具是质量最好的了,各个零件的误差最小,流水线刚开始磨合,出了不少问题。不过效果也已经很惊人了。而且这具弩的精度比汉弩还要高些,先生可以试一试它的精度。”

刘根生在一旁,手里拿着个小本子,咬着笔杆子对张修说道。

“这是,这几天做好的?”王立指着弩后面的密密麻麻的零件,吃惊的问道。

刘根生笑着点头,又道:“也不全然,先生事先就让上游储存了不少的木材,还有弩的弓臂,使用的是山民使用的制式弓,没有算在弩的工时里。”

张修点点头,目视王立“要不,你去试试?”

“好!”王立怀着激动的心情,也不推辞,径直应道。

弓臂的力道并不大,王立用手直接上弦,这具弩与此时的弩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张修根据后的弩加了握把和肩托,所以上手就感觉很稳。

这种奇怪的布局并没有让王立感到不适,反而是十分舒适,并且觉得弩要稳了几分,这让他有些好奇,张修是怎么想起来加这些部件的?

根生递过来一支弩矢,王立接在手里观察,果然,跟以前的弩矢也不一样,使用竹木为箭杆,箭尾处不是羽毛,而是改成了木片,形制与羽毛相似。

望山也改了,不再是以前那样和机匣连接,而是安装在弩身,是一个中间有孔的标尺,上面刻有距离标识。

王立上好弩矢,抬起弩,透过圆孔,瞄准前方的标靶,扣动扳机。

“嘣”

远处的标靶中心立时出现了一根弩矢,箭头深深插入,箭尾还在颤动。

一发上靶,王立放下弩,浑身舒泰,爱不释手的抚摸着弩身,王立感叹,这具弩,用得太舒服了。

要不是自己亲眼看到了这具弩的完整制作过程,一定会以为这物件是大师之作。

“怎么样?王兄,这弩用得如何?”张修见王立一脸的喜欢,笑着问道

“甚好,这具弩,不比洛阳武库出产的弩差了。”王立摸着弩身上的木纹,赞扬道。

“王兄你可知,这种弩,我们的最大月产量?”

“一百具?”要不是亲眼看到了安汉这些工匠的变态效率,王立是根本不敢报出这种数据的,不然定会被那些工匠唾沫星子喷死。

“王兄啊,你还是太过保守了要是物资供给充足,我能做到月产一千架弩。”张修比着数字一的手势,淡淡说道。

浑不知这番话将王立给惊得五迷三道。

“你说多少?一千?一千架这种精巧的弩?教子你可知一千架弩的影响?要知道整个益州官府,都拉不出两千架弩。”

王立闻言手都不听使唤,颤抖着将弩放在地上,生怕给甩了,一脸的你逗我的表情望着微笑的张修。

“我知道,我不仅知道汉军的弓弩配备,我还知道目前的生产效率还不是极限。而这,就是我们的底气所在,这世上独一无二的生产力、生产效率。”

“王兄,我要给你看的,就是它,这世上最大的力量,它能以最大的伟力推翻你我眼前的一切。将那些不合适规矩砸碎,将挡在路上的阻碍掀翻,直到开辟出一个新世界。”

张修的话语仿佛从天边而来,似老友间的闲聊,又似魔鬼的低语,恍然间王立与张修把臂,木然的点头同意张修所有的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