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异世生活之小富即安 > 第151章 丰收2

第151章 丰收2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异世生活之小富即安!

培育稻种的首次成功让林竹很兴奋,这都是唐杰照顾的好,林竹也兑现承诺,奖了他本月双倍的月钱。

唐杰也很高兴,不仅是月钱翻倍的原因,更多的是对于稻种的兴奋,作为农家子弟,他清楚的知道这些高产的稻种有多重要。

他们家从爷爷那一代开始就是佃户,也是这个庄子小,原来的主家看不上,这才提拔了唐父来做庄头。

这庄头面上说的好听,但其实也没什么权限,要担的责任也多,主家一旦不高兴了,倒霉的准时庄头,他们家人也不少,一家子除了佃了五亩的水田外,也没别的嚼头,都指望这老唐的工钱过日子,可老唐之前送了唐杰去夫子那启蒙了花了些银子,他还想供家里的孙子念书,这工钱是能省就省,要不是遇上什么事轻易都不花出去的。

可以说,唐杰能有这个活计,给唐家分担了很多的压力,家里的弟弟妹妹也能吃饱了,偶尔还有肉吃,最小的妹妹之前头大身子小的,连头发都跟枯草一样黄黄的,可这半年下来,小妹不说有多圆润,气色是好了不少的,这些恩情唐杰心里都记着呢。

可也不能全都指望主家,若是地里的庄稼能产出更多的粮食,家里的小妹还用饿肚子吗?那指定是不能的,唐杰看着担子上的谷子,暗暗道:他一定会把主子安排的事干好,不为别的,就为了以后弟弟妹妹都能吃上饱饭!

那些试验田结的稻谷有限,林竹都没舍得吃,让唐杰都收好,能不能琢磨出稳定高产的稻种就看这些种子怎么样了。

唐杰郑重的应了,只道:“只要有我一口气在,就不会让这些种子出事。”

林竹:“......倒也不必如此。”

这孩子还是太实诚了。

庄子里晒谷子的地方多,九月的天日头晒得很,最适合来晒谷子了。

庄子上的空地铺满了金色的稻谷,大大小小的孩子拿着竹竿虎视眈眈的盯着,生怕鸟雀来把谷子都叼走了。

今年是林竹第一次收佃农的谷子。

他们的分成是四六分,林竹四佃户六,其中,一成的粮税是林竹这边出的,相当于林竹这边得地里庄稼的三成。

这个分成可以说很低了,时下不少地主也是四六分,可那都是佃户承担的粮税。

现在地里的庄稼产量不高,林竹也怕佃户家里糊不了口,就说自己承担粮税,当然,后面若是地里产量起来了,就双方五五分,不是林竹心疼那一成的税,而是升米恩斗米仇,林竹一开始就把话说下去了,底下的佃户也都感激涕零的同意了。

林竹的这个庄子田地不多,佃户也就五家,这五家都是老实巴交的农人,也没谁是会藏拙的那种,林竹对此是很放心的,不怕人过于老实,就怕人过于机灵,小心思太多的不适合他。

老唐把收成的三成都捆的结结实实的,一共有1500多斤,就等着林竹派人来运了。

运谷子的这天,大黑可累坏了,来回跑了四趟庄子才把粮食都拉回来,其中还包括了高粱,黍米等其他旱地的产物。

看着厂房棚子里库库喝水的大黑,林竹摸了摸它黝黑发亮的毛,真诚道:“今天辛苦你了,我回去就给你加餐,给你留点野果子尝尝。”

大黑蹭了蹭林竹的手,显然对他的提议很是欢喜,林竹回家找了些比较甜的野果子,想了想,还去地里拔了两根萝卜一起捎过去。

这一顿的加餐大黑很满意,吃的头也不抬的,林竹看着也开心,大黑买来两年了,都是林竹和陈誉继赶它居多,除了农忙时分,平常时候也就去镇上还有运粉条的时候跑几趟,其他时候都挺悠闲的。

林家稻谷多,加上自家地里产的,有两千来斤,粮房里的小麦,黍米玉米面等等,林梅不在林家了,他们三个指定是吃不完的。

林竹想了想,反正也吃不了那么多,干脆卖一半,新米价高,过了今年明年吃不完再想卖掉可就不是这个价钱了。

新收的稻谷12文一斤,当然,舂好的17文一斤,村里人一般都直接拉去卖,林竹想到家里的鸡舍还有几百只鸡等着喂,米糠也是可以喂鸡吃的粗粮,当即决定把一千斤的米都舂了,不说价钱高一点,最起码家里的鸡鸭都有的吃。

那么多米也不好舂,陈誉继今年新买的庄子也收了许多稻谷回来,拉上来一起舂,两家前前后后忙活了三天,才把这些稻子舂干净。

米糠足足两麻袋的量,林竹揉着酸疼的胳膊:“明年我们还是请两个人来帮忙吧,这三天我感觉胳膊和腰都要废了。”

他也不是不干活的人,说实话,上山挖笋下河摸鱼这事林竹没少干,可常干也不意味着不累,说实话,要不是徐大徐二这几天逮着空就过来帮忙,没准三天都不定能忙活完。

舂完米,林竹当即给他们两兄弟一人送了五斤大米,都是自家亲戚,也不说什么钱不钱的伤感情,不如直接送点实在的。

徐大徐二一开始坚决不收,被林竹一句‘要不收以后家里的活都没脸让亲家来帮忙了’给堵住了。

两兄弟只能相顾无言的收下,徐二这边不说,徐大是实实在在的被徐大娘说了一通,新米价格贵,这五斤大米去镇上买都要100文了,他只是过去帮忙了半下午就拿了那么多,徐大娘脸都燥的慌,生怕占了儿媳妇娘家的便宜。

徐大娘眉头皱着,道:“本来就想着梅姐儿家事情多,才让你去帮忙的,这下好了,直接成帮工了。”

徐大头低了些,他也觉得拿多了。

徐大嫂在一旁解释:“相公本来也是不要的,是竹小子硬塞过来的,他也拒绝不了。”

“罢了,过几天我去看梅姐儿顺便给亲家那边带罐子蜜过去,就当回礼了。”徐大娘说罢,又看了眼大儿媳,道:“你也两个月没回娘家了,过两天你也回娘家看看,拿十个的鸡蛋和五斤面粉回去。”

“谢谢娘。”徐大嫂高兴的应了声。

看着徐大嫂面上的感激之情,徐大娘很是满意。

做婆婆的就是得一碗水端平,今儿个老大收了林家的礼,可若是她光给林梅娘家送东西,徐大嫂嘴上不说,可次数多了总会不舒坦,同理,若是给了大儿媳什么东西,那小儿媳那边也不会落下,只有她这个当娘的不偏袒,他们兄弟俩才不会闹别扭。

当晚,徐家就蒸了一盘子干饭吃。

新米特殊的香味弥漫着这个灶房,连隔壁的婆婆 都闻到了,出来问徐大娘家里是不是煮了干饭。

徐大娘笑眯眯道:“我家小子去梅姐儿娘家帮忙,亲家兄弟客气,给了几斤让我们尝尝,这不也好长时间没吃新米了,特意做点尝尝。”

隔壁婆婆羡慕道:“那挺好啊,这新米价钱贵着呢,我还寻思着你们挺敢吃的。”

徐大娘道:“自己指定是不敢吃的,一斤大米能买两斤面粉了。”

“那是那是。”

除了隔壁婆婆,路过的一些亲近的阿叔和妇人都来聊了几句,徐大娘回了几个人就听到屋里儿媳的声音。

徐大娘道:“哎呦,估计是小木在找我了,我先回去了下次聊啊。”

“好好。”

徐大娘这次下了狠手,直接舀了两碗的米出来,加水蒸熟后出来有一盘子,虽说不能每个人都吃饱,但每人都能分到一碗,当然,她男人和儿子分的是冒尖的一碗,她和大儿媳的是沿着碗边齐整的一碗,而孙子小木就只有三勺子,堪堪小半碗,谁让他人小肚子也小呢。

把米饭都分好后,徐大娘开口道:“都吃吧。”

一声令下,大家都率先把筷子伸向了酱烧茄子。

这菜费油也费酱,徐家平时也不常做,毕竟做这道菜的酱和油都够炒三四个菜了,今儿要不是蒸了干饭,徐大娘想着这菜配着饭好吃,这才舍得做呢。

新米油润软糯,莹润的米饭配上烧的软烂的茄子,送进嘴里简直让人不舍得咽下。

徐大感慨:“难怪水田贵呢,这米是真好吃。”

小木舔着勺子,语气天真的问:“阿奶,我们明天也能吃米饭吗?”

徐大娘想了想那袋子剩下的数量,道:“可以啊,小木喜欢吃的话阿奶明天继续做。”

小木身体不好,平常吃的饭也不多,啃半个饼子就说饱了,今晚吃的那小半碗米饭可香了,可见也是个喜欢吃饭的,反正他们大人吃不吃都无所谓,剩下的米干脆省下来给孙子吃。

徐大摸着儿子的头,开口问道:“我们小木喜欢吃饭吗?”

“喜欢的。”

徐大认真道:“家里的米不多,可能不太够吃,小木喜欢的话,过几天爹去镇上买一点回来,这几天就先吃别的好吗?”

小木很是乖巧道:“爹,在镇上买是不是很贵啊,那小木也可以不吃的,饼子也很好吃。”

他虽然年纪小,可也知道家里不富裕,特别是前两年他一直喝药,也能听到旁人说他是药罐子,不知道喂了多少钱进肚子里了,小木虽然听不懂药罐子是什么意思,可别人说他费钱这事他是听的真切的。

说的可乖可懂事了,徐大娘都心疼了,道:“没事小木,我们家明年也去买亩水田,到时候我们自家也能吃干饭了,就不用费银子去买了。”

徐家也攒了点老底,多的田地买不起,一亩还是能买的,况且田地这些东西都是留给子孙后代的,徐大娘在这方面一向是大方的。

同样的一幕也在林家村的徐家上演。

徐二带回来的新米,林梅见了,眼睛当时就亮了,喜滋滋道:“我就知道竹小子肯定得给你们塞东西的,没想到是米,正好我今天做了肉,我们弄个干饭吃吃。”

徐二很是无奈,道:“大舅子太客气了,弄得我和大哥都不好意思了。”

“这有什么的。”林梅不在意道:“要不是你们过去了,竹小子后面肯定得请人帮忙,不然就他和陈家小子两个,得忙到月底去。”

林梅对自家弟弟的心理揣摩的还是挺准的,别说,林竹都决定明年直接请人了,倒不是因为太辛苦想偷懒,而是他要把时间花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而不是纯做苦力(微笑.jpg)。

徐二看林梅盛了两碗饭都吃完了,晓得自家媳妇还是喜欢吃米的,当下就决定了,明儿就去找大舅子卖一袋子回来,肯定要花钱买,要是林竹不收就把钱偷偷放下,旁的不说,总得让自家媳妇把嘴瘾过了。

金九银十,说的就是秋天最忙碌的季节。

九月份大家都忙着地里的庄稼,等把该收的都收了,月底的时候,山里的柿果也成熟了,还有那许多的毛栗榛子。

今年林竹就没跟林兰他们上山捡栗子,他庄子上有五六棵栗子树,去岁老唐就送了两筐摘得干干净净的栗子,林家吃了一个冬天都没吃完,就不和村里人争后山那一些吃食了。

不过柿子还是要摘的,这个林竹喜欢吃。

林竹找了个时间,和陈誉继去山上背两背篓的柿子回来,放软了当饭后水果吃。

村里也有人家里种栗子树的,厂房的收购价是2文一斤,一棵柿子树结果能有一百多斤,这就是两百多文的嚼头,当家的妇人都可开心了,够家里三个月的肉钱了。

林竹也开心,看着成筐成筐的柿子抬进里面,让做事的妇人们削皮,柿饼好啊,存放的时间长,等冬天结霜后,不管是送到镇子上卖还是送到青州去都行,冬日里甜嘴的果子少,青州的价钱还能更高些。

这么想着,林竹觉得还能收多点,人手不够的话,就让林兰把她小姐妹也叫来林家帮忙。

一天二十文钱,她们准愿意过来,毕竟在家里一天下来辛辛苦苦去后山摘果子毛栗子什么的,也就买个十几文钱,还不如削柿子皮轻松。

果然,林竹托林兰去问了大丫春妮她们,几个小姑娘都立马答应了,还拉上了玩得好的小伙伴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