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异世生活之小富即安 > 第150章 丰收

第150章 丰收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异世生活之小富即安!

林家今年的鱼虾尤其多。

不仅是自家地里的水田放了,庄子上的也没落下,佃户虽然不太明白林竹是用意,但胜在听话,林竹让放鱼虾就放鱼虾,也没出什么幺蛾子。

今年清河镇家家户户的人都在水田里放了鱼,不管是什么,数量一多就不值钱了。

去年的时候,镇上的鱼一斤可以卖5文,今年直接降到2文了,没办法,今年水田丰收,大家手里的鱼收的都多,这玩意就没有之前紧缺了。

稻花鱼本来就不大,一条也就一斤多点,大的两斤左右,林竹觉得2文太少了,自家的鱼干脆就不卖了。

大部分人家还是拉出去卖的,毕竟能得一文是一文,自家留个十来条就够吃了。

于是,村里开始飘起了鱼肉的香味,别的不说,家里孩子都是高兴的,家里大人也不是每天都买肉的,除了村里几户富裕些的,大多数是十天半个月才吃一回肉,鱼肉也是肉啊,况且家里这次收的鱼多,也不用一大家子一起分一条鱼吃了,连家里的女孩子都能得一大块鱼肉,别提多开心了。

鱼肉细嫩,用姜片葱蒜清蒸也很好吃,而且还不费油,家里管灶房的妇人都乐意做。

林家连着吃了三天的鱼虾,也只不过消耗了一点点。

看着家里连浴盆都要拿来装鱼了,林竹直接道:“家里的鱼能放小池塘养着的都放小池塘,其余的都杀了,做成鱼干。”

光是庄子送来的鱼虾就有500斤,这还是鱼虾佃户和林竹一人一半分了的,算上林家自家是三亩水田,家里一共有超过六百斤的鱼虾,其中鱼占了三分之二,林家老宅的小池塘都要放不下了。

林兰道:“家里的盐应该不够了,哥,你先去镇上卖盐吧,我先在家里杀鱼。”

“不用,我去陈婶子家借一些。”

那么多鱼林兰一人杀的话得多久啊,林竹说完就去了隔壁陈家。

幸好陈婶子做卤肉生意的,家里的香料和盐巴大酱都备的满满的,听说林竹要把鱼做成鱼干,陈婶子二话不说把存货都拿了出来。

林竹跟陈婶子借了10斤的盐,家里还有两斤左右,混着用也差不多了。

林竹手上拿着木棍,负责把鱼敲晕刮鳞,林兰则把鱼肚子里的脏东西掏出来,连鱼鳃什么都没放过。

小花这几天高兴的很,连着吃了几天的鱼,每次都是它一猫一条的,许是鱼肉吃多了,对这些鱼内脏就没了兴趣,林兰给鱼掏肚子的时候,它只过来闻了闻,就走开了,猫脸上显出一副高傲的模样。

林兰看它那嫌弃的样子,笑骂道:“真是好日子过多了,连鱼杂都不吃了。”

林竹在一旁搭话:“没事,它不吃我们吃,把鱼肠子和鱼泡留着,我们晚上做鱼杂锅吃,还有些鱼肚子里有鱼籽的,也留着。”

有鱼籽的少,那些肚子鼓鼓的都被林竹挑着放到池塘里养着了,不过难免有漏网的,那就只能吃了。

林兰点头,手上的动作更快了,鱼杂锅可好吃了,放些酸豆角酸菜和辣子一起炒,然后放到砂锅里炖上一刻钟的,香气就飘得到处都是,她最喜欢吃鱼杂泡饭了!

鱼干做法也简单,把盐巴混上花椒放到锅里炒热,再把刨干净晾干的鱼放到盐巴里滚一圈,抖落掉多余的盐,放到竹匾上晒干就成。

姐弟俩动作很快,一上午的时间就把杀干净的鱼堆满的满满的,林阳下了学也挽起袖子加入了杀鱼大军中。

林家忙活了两天才把家里的鱼虾都解决完,三百斤的鱼一半做成鱼干,另一半做成熏鱼,要不是天气太热做鱼丸放不住,林竹是想打鱼丸的,最后也只做了一点鱼丸解解馋。

鱼干简单,虾干的步骤就多了一个,剔除了虾线的虾蒸熟晒干,可以空口吃也能做菜。

早上煮粥或者煮汤的时候放一把,能把舌头都香掉。

这两天林家的饭菜必有鱼杂,这玩意好吃,就是收拾的时候麻烦,要拿树枝把鱼肠子划破,把里面的脏东西都洗干净,然后和鱼泡一起搓干净表面的黑膜和血水,做好的鱼杂特别香,林竹连着吃了两天也没吃腻。

看着院子里满满当当的鱼虾,林兰可开心了:“今年过年不用买鱼了,晒好的鱼干能吃到明年呢。”

杀了那么多的鱼,家里的鸡鸭有福了,每天都能吃一顿带荤腥的鱼碎大餐。

鱼鳃家里的猫不吃,但招财和大小黄都爱吃,这毕竟是肉啊,煮熟了之后拌着杂粮饭吃着可香了。

现在日头猛,稻花鱼本就不大,晒个两三天就邦邦硬了,那些熏过的鱼干尤其硬,林竹拿起一个弯刀似的熏鱼,在竹匾上敲了敲,熏鱼发出梆梆的声音。

“可以收了,兰姐儿,去拿两个麻袋来。”

“好嘞!”林兰蹦蹦跳跳的走了,去灶房找了两个干净的麻袋,和林竹一人拿一个开始收鱼干。

林竹收虾干的时候,还扳了两个来吃。

略有点甜味,河虾到底个头小,没有海虾个头大,吃着是香可没有那么劲道。

林兰也捡了一个吃,道:“虽然没有海虾好吃,但是做菜的时候放进去应当不错。”

这些虾个头都算大的,晒干了之后也缩水了三分之二,看起来就只有短短一截了。

林竹道:“中午烧个冬瓜虾仁汤。”

林兰冬瓜南瓜都种了些,不多,一样两颗,这些 瓜类长得慢,一成熟往往吃不完,昨天切的冬瓜还剩一半呢,正好尝尝这清水虾晒干之后味道怎么样。

“冬瓜还有一大半没吃,现在天热,开了之后不吃容易坏,我烧多些,给婶子和大姐她们都送点。”

林竹自然没意见。

林梅前几天杀鱼的时候也来帮忙了,徐家的都是旱地,没有水田,自然也没有鱼虾需要收拾的,本来林竹不让她来的,本就怀了身子,闻到鱼腥味肯定不舒坦。

没成想林梅除了闻不惯臭豆腐外,其他的气味对她杀伤力都不大,按她的说法,平日里去喂猪的时候,猪粪都没熏到她,顶多难闻了点,这点子鱼腥味算什么?

当然,林竹也没让她空手回去,每次都送林梅两条鱼,正好当天煮了吃了,也省的去买肉,多余的鱼碎和鱼杂也一起拎了回去。

林梅按照林竹说的做法做了一顿鱼杂,夫妻俩那一顿饭就紧着鱼杂吃了,一旁的鱼肉都没有那么受欢迎。

九月,水田里的水已经被晒干了,谷子也开始泛黄,那中间饱满两头尖尖的谷子瞧着就喜人。

这下子不用旁人说,有眼睛的都能看出稻鱼养殖对稻子的好处。

大部分人家都是欢喜的,只有少数那些做了小动作的人家心里泛酸,看着别人家丰收自家田地和往常一样,都有些不得劲。

旁人问起的时候,还不能表现出来,怕啊,这可是县令大人嘱咐过的,要是被人知道他们阳奉阴违,怕是要被拉去打板子的!

这几日老村长笑的脸都要僵了,清河镇大大小小的村子有二十多个,平日里各个村的村长都是谁也不服谁的,自从林家村开始收土豆山货后,老村长走出去外面那身板都是挺的老高的,别的村长在言语上也会让他一让,没法子,自家村里可要靠卖这些东西挣钱呢。

可那也是表面的,内里那些村长还是高傲的,这次可不一样,庄稼是他们农人的根本,林竹想出的这个稻鱼养殖,直接让地里的庄稼收成上涨了一成,有些水田比较肥的,还能上涨两成,可不得把他们高兴坏了,要知道,现在地税也就只有一成啊,相当于给自家地免了税了,这几日谷子渐渐长好了,老村长出去别的村串门,那都是受到热烈欢迎的。

这稻鱼养殖的方法可是林家村教出来的,可不得对着人村长尊敬点吗,老村长在一声声吹捧中笑得牙齿都露出来了,回了家就给林竹送了些鸡蛋,让他好好补补身子。

林竹也高兴,不过高兴的不是地里庄稼的丰收,而是他的试验田总算可以验收了。

唐杰给他报信的时候,林竹正好家里事情不多,干脆架了骡车直接到庄子上去了。

那两亩试验田是用草棚隔开的,林竹看的分明,四块田地里的稻子都各有不同,1号地里的水稻估计是比较矮的品种,瞧着比较稀疏,上面的稻子多但是没有那么饱满。

2号地里的水稻比一号的高一些,上头的谷子饱满但数量不多。

3,4号地就比较均匀了,看着和外面田地里的没有什么区别。

林竹道:“现在看不太出来,过几天收稻子的时候,让人分开收,千万别混在一起了。”

唐杰道:“主子放心,我跟我爹说了,到时候请四个人来割,不会乱的。”

林竹颔首,唐杰办事还是靠谱的。

又过了五六日,谷子已经完全成熟了,地里已经被晒得透透的,沉甸甸的谷子随风飘荡。

收货的当天,林竹和陈誉继一同来了庄子。

看着地里忙着收割的农人,林竹手里拿着个木板,手上是包了布条的炭,这里纸笔不方便带,就先用板子记着,回去了再换成纸笔。

陈誉继看着地里沉甸甸的稻子:“我们寻的种子看起来都不错,收成也不会差的。”

林竹也有些紧张,道:“希望吧。”

两亩地割的很快,日头刚到头顶的时候,他们就开始摔稻子了。

林竹特意拿了四个稻桶,让他们分开打。

打稻谷的时候林竹和陈誉继也一起动手了,人多好干活,早点把谷子打下来也早些称重。

当天下午的时候,林竹就得到了结果,这两亩混种的水稻,收货的斤数比外头的都要高一些。

尤其是2号地里的,看着谷子不多,可粒粒饱满,就这么半亩地的量,快顶上外面的一亩地了。

连同唐父在内的四位来帮忙的农人都目光灼灼的看着那些谷子,这要是洒在他们的地里,一年得多出多少粮食啊!

唐父偷偷拧了一把唐杰,示意他赶紧说话,这稻子的产量可比他们自己种的高多了,得问问主家卖不卖种子。

唐杰痛的差点喊出来,被自家老父盯着,感觉如芒在背。

他小心的问林竹:“主子,这些稻子的产量那么高,我们庄子明年是不是要换这个种了?”

唐杰觉得林竹费时费钱的找这些种子还让他分开伺候,肯定是想找良种在庄子种下的,不然费那么大力气干啥,在这两亩地里花的银子可不少,少说也有5-6两了,那肯定是要多种才能赚回来了,他问的也没错。

林竹心里轻松了下,听到唐杰的问他的话,林竹摇头:“暂时不种这个。”

为什么啊?老唐着急了,盯着称上面的种子恨不得把它抱回家去,可这是主家的种子,他要是不给的话也没办法。

林竹瞄了一眼唐父,见他额头都急出汗来了,接着道;“这些种子还不稳定,也许今年结的谷子多,明年就少了,大家都是靠地里庄稼吃饭的,还是谨慎些好,明年我们再种多一些,看看是不是还是这个结果。”

陈誉继也赞同林竹的做法,谁知道今年是不是侥幸呢,步子还是不能迈得太大,万一林竹把庄子里的稻子都换成这个了,收成好倒是没什么,若是收成不好呢?那林竹怕是要被庄子里的农人在暗地里怒骂了。

老唐想了想,觉得主子说的有道理,是他太着急了,更换稻种这是件大事,还是要稳妥些好,毕竟他们的地有一半都是佃农种的,他们没钱没地的,只能靠着地里的庄稼过活,万一这稻种只是头一年好,他着急忙慌的让人种了,兴许收成还不如原来的稻种呢,他可不能害了他们。

虽然这只是第一次试验成功,却丝毫不影响林竹的好心情。

万事开头难,他既然都迈出第一步了,那后面的事情就简单多了,大不了把时间战线延长,他就不信找不出高产的稻种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