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秦:想让祖龙当第一,有错吗? > 第13章 被诬陷?还是确有其事

第13章 被诬陷?还是确有其事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秦:想让祖龙当第一,有错吗?!

【第二天,替太平公主盖好被子,上官婉儿回宫复命。

“娘娘,当真不用告诉太平,薛绍参与了谋反一事吗?”

昨夜聊天之时,太平公主眼里明显有怨。

在她眼里,薛绍与那场谋反毫无瓜葛,为何母亲如此狠心,硬是杀了他。

“婉儿,哀家再教你一件事,爱不能让人活下去,恨才可以。”

薛绍非死不可,可要是让太平公主知道他真正死因,打击也许会更大。

终究还是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情爱,上官婉儿并不能明白武则天的意思。

“总之,这些天好好守着她吧。”

见她不理解,武则天不欲多言,只是将她的事务减少了,让她好好陪着太平。

好景不长,甚至没有过孝期,武则天就又想太平公主嫁给武承嗣。

那次谋反主持行刑之人正是武承嗣,太平公主怎么可能愿意嫁给他。

认为母亲已不像以前一样对她百依百顺,她只能去求了上官婉儿。

从小到大,上官婉儿都没能拒绝过太平公主,这次自然也是一样。

只不过,她也只能让太平不嫁给武承嗣。

身为武则天最得力也是最信任的助手,上官婉儿知道她很快就要坐上那个宝座。

到那时,李唐贵族必将迎来一场清洗。

为了保护,也是为了加强武家与她的联系,太平公主必须嫁给武家子嗣。

再次见面,上官婉儿告诉太平,她要嫁的换成了武攸暨。

只要不是武承嗣就好,听闻为了让她做正妻,武攸暨的正妻被毒死,太平公主正欲开口,却瞥见了上官婉儿眉间的梅花妆。

那不像是画上去的,倒像是刺上去的。

“你这是怎么回事?”

忍不住抚上她眉间的梅花图案,太平公主关心问道。

“做了不该做的事情,惹了太后娘娘生气,本是黥刑,娘娘宽容,改成了朱砂点额。”

什么不该做的事情,能让母亲如此大发雷霆?

联系到她今天前来说的事,太平公主猜到了原因。

最终,她只说了两个字:“我嫁。”】

『看媚娘的神情,怎么感觉李治也干了差不多的事』

『废话,别忘了韩国夫人和她女儿,还不够让武则天恨的吗』

『这是在给武则天洗白误杀薛绍一事吗?』

『拜托,《资治通鉴》只交待了薛绍怎么死的,也没否认他参与谋反啊』

『但是《旧唐书》不是说他是被诬陷吗?薛绍的墓志铭也说他是被薛怀义、周兴诬陷的』

『对啊,周兴可是制造冤案的一把好手』

『再怎么擅长制造冤案,那也不是别人,是武则天最疼爱的女儿的丈夫,搞不好他就要掉脑袋的,他有病啊,薛绍跟他无冤无仇又没有利害关系』

『是啊,关于那段也没有其他任何记载了』

『有啊,《新唐书》说了,薛绍和哥哥薛顗一起,征调自己封邑内的百姓响应李冲,之所以的第二年落网,是因为李冲帮他瞒了一段时间』

『真服了,史书明明白白写着,偏偏要信电视剧,就因为制造戏剧冲突的“杀女”,导致武则天就变成了冷酷无情的女魔头,也是真的癫』

『让她嫁给武攸暨其实也是为了保护她吧,毕竟两个月后武则天就要登基了』

『我就说,武则天还是爱女儿的』

真相....竟然是这样吗?

为了瞒着她,连薛绍的墓志铭上都写着他是被污蔑而死,太平公主不可置信地看着上官婉儿和武则天。

不仅如此,就连逼她二嫁,其中也有保护之意。

她将一切归咎于母亲冷酷无情,被权势蒙蔽了双眼,却未曾探究过背后隐藏的一切。

可笑她太平公主也是一代才女,从小被人夸聪明伶俐,却连自己的母亲都看不清。

之所以无心皇位,其中也夹杂了对母亲的怨恨和不满。

太平公主就是想要告诉母亲,她孜孜以求的权力,在她眼里不过过眼云烟。

这也是为什么天幕上的她站在了李唐那边,也没有抓住机会将李隆基拖下马来。

在武则天面前,她好像还是那个幼稚的孩子,以这样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不满。

而在她面前,武则天好像刀枪不入,没有什么可以伤害到她。

现在的太平公主再仔细看,却愣住了。

什么时候,母亲脸上的皱纹已经这么多了?

意识到这个事实的一瞬间,太平公主的泪水滴落到了地上。

她忽然想到了先前独自一人在高台之上的秦始皇嬴政。

母亲也许没有站到他的高度,可感受到的寒冷与孤独却并不逊色。

她是杀了很多李氏宗族,可这好像是每一个上位者都会干的事。

太宗皇帝是后世之人都较为认可的仁慈之君,可他上位时也将兄弟的子孙屠戮殆尽。

而他的功绩即使辉煌绚烂,也还是有人拿玄武门之变说事,将他贬得一文不值。

只因一件事全盘否定一个人,实在是太过于片面。

这么简单的道理,在仇恨和痛苦面前却成了解不开的难题。

“好啦,会三十岁的人了,怎么还和小时候一样说哭就哭。”

轻轻将女儿揽入怀中,武则天的声音是许久未见的温柔。

本来只是无声落泪,被安慰的太平反而哭出了声。

还好,她现在还有母亲,婉儿也还在身边。

这权势,无论是为了谁,她都要争。

母亲费尽心机才延续下来的盛世,天下女子的选择权,她都要同那些男子好好争一争。

唐朝的另一个时空,李治对上武则天的视线,难得有些心虚。

只要结果是他想要的,其实过程如何他并不在意。

武则天憋着的那口气,确实是他给的

虽然没有那口气,武则天也不会寻死觅活。

可他要确保以后的政权不会被武则天随意给他人,那口气是最好的安定剂。

武则天也并不想因为尚未发生的事置气,总归现在还能改变。

她现在担心的,是未来的太平。

依照发展趋势,她的女儿可能真的应了后世那句“无心再争”。

只是不知道,是因为她,还是因为那位“婉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