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秦:想让祖龙当第一,有错吗? > 第15章 太平太平,终是不平

第15章 太平太平,终是不平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秦:想让祖龙当第一,有错吗?!

【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矛盾日益尖锐,怕自己死后他们真的会置对方于死地,李旦陷入沉思。

纠结再三,最终他不顾太平公主的反对,将皇位禅让给了李隆基。

可就是因为他这个举动,提前让两人进入了备战时期。

在这个时候,太平公主见到了一个人。

李温,是之前让薛绍丢了命的那场谋反的参与者中,为数不多的活人。

由于他主动告发,只是被发配岭南。

这次回来,他特意来见太平公主。

不知他的来意,但毕竟他与那场谋反有关,太平公主还是答应与他一见。

开始只是扯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直到李温说出那句:

“看来公主殿下在对于女皇一事上,还是与薛绍夫妻齐心。”

他并没有直接指出,太平公主却在第一时间明白了他的意思。

“你在胡说八道些什么?”

看她的表情,李温有些惊讶。

“臣还以为,那薛绍的墓志铭,是您刻意为了他的名声改的。”

接下来他说什么太平公主已经听不真切了,她的心里掀起一阵巨浪。】

『哎哟我去,李旦你瞅瞅你这事办的』

『别说,以他的性格可能真的以为自己能够拦下其中一方的杀令』

『哇靠,真服了,这个时候告诉她真相干嘛』

『我还以为是友军,这.........』

『很好,那句爱会让人活不下去的话要应验了』

『在这之前太平公主也憋着一口气吧,现在发现根本就是虚无』

『二十年的怨恨,是冤枉,对面还是自己的母亲,这谁受得了啊』

看到这里,武则天心里的猜想算是被证实了。

她就知道,以自己女儿的聪明才智,怎么可能在一夕之间就被扳倒。

“无心再争”,也是因为这个吧。

另一处的李治夫妻也觉得很窒息,这个小儿子.....

之前将皇位让给母亲,现在又让给儿子。

这已经不是性格温顺了,是完全不顾其他人死活。

这么一看,他们两人的儿子竟然没有一个成器的。

长子李弘虽聪慧,却继承了李治体弱多病的缺陷。

其余三个,各有各的不行。

据说后世所言,次子李贤好男色,还私自藏甲。

至于剩下两个,天幕也都放出了他们的缺点。

天时地利人和,就像注定要让武则天做皇帝。

【第二天,太平公主去了武则天的墓地。

看着屹立在中间的无字碑,她忽然觉得很陌生。

原来,母亲是那么孤独。

就连她的亲生女儿,也不能理解她。

现在回首,她才明白母亲创造了怎样的盛世。

“母亲,你让女子有了对抗命运的权利,她们可以参与政事,可以品评诗文,可以掌握权力与欲望,就像世间所有男子一样,拥有属于自己的光辉。”

抚摸着那块无字碑,感受到指尖传来的冰冷,太平公主却觉得有些温暖。

“母亲,我有点想你了。这一次,成败不计,女儿只愿千年后,有人能读懂你,读懂婉儿。”

回去的太平公主并未主动下手,而是派人将母亲所着的《垂拱集》和《金轮集》摘抄了一份。

就算她没有表现出要一决生死的预兆,李隆基依旧带着亲信开始出击。

一天之内,李隆基杀疯了。

所有与太平公主关系亲密的,将军、宰相、尚书等等,全部被无情杀死。

就算是太上皇亲自出面替妹妹求情也无济于事,太平公主最后被赐死家中。

自始至终,她都没有反抗。

到最后,李旦也只能给她一个体面,让身边内侍送她最后一程。

“公主殿下,您这又是何必?”

有太上皇的近侍默许,太平的贴身侍女得以留在她身边。

最后一次替她更衣时,侍女不禁问出了这个问题。

“小翠,本宫老了,没有力气再争了。”

将梳妆台格子里的钱袋拿出来交给她,太平公主留下了最后一道命令。

“你替本宫看一看,流传于世的,究竟是婉儿的风流韵事,还是她的才女佳名。”

接过钱袋,小翠跪下领命。】

『明明面上的愧疚都要实质化了,张口却只是一句我想你了』

『这就是我们华夏人的别扭,但也是语言美学的体现』

『让我想到了那个翻译“今晚夜色真美”,这里的“想你”也好绝』

『原来太平公主收录了《垂拱集》和《金轮集》,可惜还是失传了』

『好可惜,真想看看女帝的着作』

『小翠也许没有机会看到,但是我们看到了』

『太平公主放心吧,婉儿是以巾帼宰相闻名的』

『按照这个侍女的年龄,她应该只能看到开元盛世』

『这样也挺好的,就算是借了侍女的眼睛,太平也没有看到母亲辛苦维持的盛世毁于一旦』

『呜呜呜李隆基你坏事做尽』

『太平太平,终是不平』

别骂了别骂了,九岁的李隆基真的快麻了。

很显然,天幕上的李旦没有管他和姑姑,现在的李旦自然也不会管被奶奶和姑姑教训的李隆基。

不过他是真的麻了,手麻了。

天幕每多一句对他的指责,他就要多抄十遍佛经。

再这样下去,他真的要出家了。

不过九岁的他也很费解,为什么自己以后会去抢儿子的正妻。

难道人老到一定程度就会昏庸?

可先前的汉武帝再怎么样临死前还把钩戈夫人带走了,生怕她当下一个垂帘听政的太后又重蹈覆辙。

其他几个年老昏庸的好像也没丧心病狂到抢儿子媳妇的地步。

不过这个年龄的他也懂安史之乱死去的百姓数量有多庞大。

这也是为什么他心里抱怨,写佛经的时候却没有任何敷衍。

反省之人却不止他一个,太平公主的话也让几年前的自己和母亲陷入沉思。

太平公主在自省没有多了解母亲,就给她下了定义;而武则天则是想到了被自己处死的武攸暨之妻。

她让很多女子有了选择的权利,却也无意识剥夺了很多女子选择的权利。

为什么这种事被牺牲的一定是女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