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称皇 > 第15章 述职

第15章 述职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称皇!

见萧牧的表情,分明就是动了心。

简春来心里暗自庆幸,笑道:“殿下,让秋月给您舞一段,何如?秋月,给殿下跳一个霓裳曲!”

“是。”

“三爷!三爷!”

秋月正要起舞,突然传来一男子的叫喊声。

萧牧有些不悦,见是府里的高才。

高才喘着粗气。

“三爷,窦......窦大人进京了!”

萧牧眉头一皱,突然又想起今日是窦廷熹进京述职的日子。

“哎呀,本王怎么好把这件事情给忘了!”

江北到底什么情况,单凭窦廷熹的来信说不清楚,必须要听窦廷熹当面说。

萧牧看了简春来一眼,简春来很识趣地带着秋月他们退下了。

“窦大人进宫了没?”

“进了,特地先让人来王府告诉爷您的,李先生让奴才抓紧来告诉三爷您。”

萧牧眸色凝重,严肃说道:“今日不同往日,窦廷熹此来,牵连着多方的东西,连父皇也不得不亲自接见他,你速速派人去宫里打听,窦廷熹说了什么,父皇说了什么,务必要打听清楚!”

“是!”

“罢了,本王也不在这里了,回府等消息吧。”

......

玄清宫内,烟雾缭绕,恍若仙宫。

窦廷熹身着正红色官服,坐在庆熙帝面前。

庆熙帝高座龙椅之上,俯视着窦廷熹,面无表情,强大的气场使整个大殿的氛围都异常严肃。

庆熙帝的目光,锐利如鹰,紧紧凝视着窦廷熹。

“窦廷熹。”

“微臣在。”

“听说江北遭了几次天灾?”

“回皇上的话,全赖皇上仁德,上天垂赐,江北遭了几次灾,总算没有动摇江北的根基。”

“刚遭了灾,便让你们供应前线的军需,着实难为你了。”

“臣身为大周臣子,只怕不能尽犬马之劳,报皇上知遇之恩,敢不尽力。”

“下属们办事可都还尽心?”

“还算尽心。”

庆熙帝叹了口气,斜倚在龙椅的靠枕上。

“朕知道,这个月的粮草已然让你愁白了头发,你在这个位置上,难啊。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你们难,朝廷也难!你们难的是一隅之难,朝廷难的是九州之难!不过,朕早就告诉了内阁,江北不比别的地方,朝廷无论如何也要帮助你们供应前线!朝廷关切你们地方,地方也要关切朝廷,可明白?”

窦廷熹听言,心里顿时泼了一盆冷水一般。

他知道,粮草的事,庆熙帝是不会管了。

就只能找太子和华亲王。

又华亲王在那里掣肘,只怕粮草难要。

他心里再次陷入绝望,只得给庆熙帝叩了个头。

“皇上的话,微臣牢记于心。”

对窦廷熹的“懂事”,庆熙帝很是满意。

他点了点头,语气温和了些。

“行了,朕玄修的时辰到了,你跪安吧。”

“是。”

看着窦廷熹起身离去,庆熙帝的目光再次变得狐疑,凉薄。

“王忠。”

“奴才在。”

“窦廷熹几时进的京城?”

“锦衣卫说是未时末。”

庆熙帝眯着眼算了算时辰,点头道。

“时辰不错,是进了汴京便来见朕,算他心诚。”

他眼中可以没有这些臣下,可以不管这些臣下的差事好不好办。

但这些臣下们眼里绝对不能没有他这个皇帝。

王忠:“只怕他离开皇宫,就不知道要去见谁了。”

“随他去吧!”

庆熙帝显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慵懒地起身,往他玄修的密室里走去。

“朝廷三足鼎立,管他什么五虎上将,五子良将,任凭他们厮杀吧!”

大殿内传来庆熙帝的沉稳厚重的声音。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

窦廷熹离开皇宫的时候,天已经很黑了。

他没有到朝廷准备的驿馆安歇,而是接着到了礼亲王府。

王府府门紧闭,但有一扇角门仍虚掩着,显然是为窦廷熹留的。

窦廷熹的马车刚在角门前停下,角门便打开了,走出一个小厮来。

“是窦大人吗?三爷等您多时了,快快有请!”

窦廷熹连忙跟着进去。

一路来到萧牧的书房,萧牧正裹着棉衣,哆哆嗦嗦地蜷缩成一团,手放在火盆前暖手。

他巫蛊之毒又犯了,浑身上下,五脏六腑如同撕碎一般,吐了满地的血,陈岁宜劝他早早安歇,可没见到窦廷熹,他无论如何也不肯就寝。

陈岁宜眼里窝着泪,她身子也不好,仍然守在他身边。

萧牧又觉得,有贤妻如此,夫复何求。

门被推开,窦廷熹进来了,见萧牧这个样子,鼻头一酸,扑通一声跪下。

“卑职给三爷请安了!”

萧牧见窦廷熹,登时眼前一亮,挣扎着起身要去搀扶他,无奈身子已经软了,站也站不起来。

“不敢不敢。”

窦廷熹红着眼眶,赶紧爬起身来,又跪在萧牧身边,紧紧攥着他的手,眼神无比复杂。

“几年不见,三爷怎么消瘦成这个样子了......”

说着,窦廷熹的眼泪再也收不住了,啪嗒啪嗒的掉。

他今年也五十多岁了,在上书房任职的时候,算是看着萧牧长大的,二人既有君臣之情,更有父子之情。

看见萧牧被病痛折磨成这个样子,自然是心如刀绞。

萧牧握着窦廷熹的手,尽管实在虚弱,仍苦苦挤出一个笑容来。

“几年不见,窦大人,江海上的风,终究是把你也吹沧桑了。在江北这些年,可还好啊?”

“若无当年三爷举荐,哪有臣的今日,臣怎敢不尽心尽力,只怕辜负了三爷的重托。”

“江北没有你,本王才是寝食难安呢......不要跪了,快起来,来人,给窦大人看座!”

下人搬椅子来,请窦廷熹坐下。

萧牧笑道:“还没吃饭吧?本王等着你呢,来人,摆膳。本王也动不了了,就在这里吃吧。”

“多谢王爷。”

窦廷熹老泪纵横。

下人摆上晚膳,皆是窦廷熹的家乡菜。

“王爷......”

萧牧笑道:“窦大人是川中人士,在江北这些年,吃清淡菜惯了,不知道还用不用得惯?”

“王爷真的让老臣无地自容了。老臣未建三寸之功,怎敢让王爷费心至此......”

窦廷熹前几十年,一直未曾得到重用,两榜进士,从翰林院到上书房,待了快快三十年,还是萧牧的举荐,近十年,才从江北的布政使干到了封疆大吏。

萧牧对他,不可不说是有莫大的知遇之恩。

“没有窦大人,就没有本王,来,窦大人,先用膳,咱们再谈国事。岁宜,你也坐下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