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 > 第226章 脉圣 王叔和

第226章 脉圣 王叔和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

“叔和在《脉经》中首次归纳了24种常见脉象的名称,这些脉象分别是浮、芤、洪、滑、数、促、弦、紧、沉、伏、革、实、微、涩、细、软、弱、虚、散、缓、迟、结、代、动。

王叔和不仅对每一种脉象都加以详细描述,使之更好地运用于临床,还从形态上将外在脉象与内在病证建立了联系,对脉象主病进行了原则性的概括,准确描述了各种脉象的不同指下感觉,为脉象的鉴别确立了标准,使脉学向规范化发展。”

“历史差了王叔和一个脉圣呀!”

给你笔,你给王叔和写个脉圣吧。

老唐对此不作深究,只是问李介宾:“那寸关尺对应的脏腑定位呢?”

“也是王叔和定下的,他提出三指脉诊,腕后高骨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寸口九分,寸部六分、关部六分、尺部七分,三指有了规范操作。”

“王叔和是整理过《伤寒论》的,他将张仲景中的急、大、小等易与数、细、洪等脉象混淆的都删除了,可以说《脉经》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标志着中医脉诊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是中医脉诊在古代的第一次完整意义上的规范化。”

在金庸武侠小说中,降龙十八掌是绝顶武学,但是这套掌法是在乔峰这位天生战神手中,才真正发扬光大的。

降龙掌最初有二十八式,虽然也厉害,但也仅仅是厉害而已,是乔峰将其删改合并,精益求精最后留下了十八式,这才有了后来打出了威震天下的降龙十八掌。

而在宋代以后,脉诊就开始向通俗化、图解化、纲领化发展,理论和临床经验不断丰富,让脉诊技术更加进步。

《王叔和脉诀》将王叔和二十四种脉象分为七表(浮、芤、滑、实、弦、紧),八里(微、沉、缓、濇、迟、伏、濡、弱)、九道(长、短、虚、促、结、代、牢、动、细)。

《崔真人脉诀》又以浮、沉、迟、数四者为纲加以总括。

南宋施发《察病指南》配有33幅脉象图,开脉象之先河。

如今很多脉象动态图觉得自己很创新,其实古人早就尝试过,只不过他们没现代这技术,不然他们肯定也会有很多奇思妙想来实现。

技术的进步,对于伟人来说是助力,对于庸人来说是噩梦。

李介宾继续给两位教授讲解脉诊的演化过程:“

到了明清,脉诊越来越纲领化,形成了现代脉诊的雏形。

李时珍以浮、沉、迟、数结合有力无力以统各脉。

张太素以清、浊为总纲。

朱栋隆以浮、沉、迟、数、虚、实六脉作为二十四脉的纲领。

李中梓同崔氏,以浮、沉、迟、数四者为纲,世人说他的《诊家正眼》抄袭......读书人的事儿,能叫抄吗。

李延罡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列浮、沉、迟、数、虚、实六脉为纲。

周学霆以缓为辨脉之总纲,强调浮、沉、迟、数脉之四纲。

何梦瑶以长短、大小、虚实、缓紧为纲......”

老唐偷偷给老刘说:“你发现规律了吗?”

老刘点头:“好多姓李的呀,阿宾这是在炫耀吗?”

“......说什么啊,你没发现,他们的分类方法,跟现在教材里面的差不多吗?”

老刘恍然大悟,“确实很像,尤其是浮、沉、迟、数,最为核心,其实想想,假如不分那么细,那么能大体分辨出一个脉象的一个倾向,似乎也足够用于临床了......”

“宋元明清的脉诊都是宗法《脉经》的,归根结底还是对《脉经》的修修补补,在批判伪撰《脉经》中,保卫《脉经》,普及脉法而已。”李介宾最后总结道:“虽然大家各提一套,但大同小异,各有优缺点,本质上没什么大的变化。”

“那我们现在的脉诊......”老唐思路沿着李介宾的话继续往下,突然又停住了。

李介宾笑道:“我们现在不就是正当其时吗?”

确实,如今也无非是发展的过程中的进行时而已。

就如同房地产一样,在所有人都以为会一直涨的时候,跌了下去,然后突然回头,发现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只是局中者迷而已。

李介宾喝喝茶,润润嗓子,其实今天讲了那么多,对他也是知识的一个梳理,脉学这个东西,旁人以为神奇,但是发展的脉络是有迹可循的,他曾经沉迷古代脉学,最后发现竹篮打水一场空。

脉诊,归根结底是用来实践指导临床的,空谈理论,就是吹牛逼了。

李介宾正是通过《脉经》才理解到,为什么是王叔和整理出了《伤寒论》,因为张仲景就是在临床上病情观察细致,平脉辨证结论出自临床实践,且验之于疗效转归,所以才会将脉象记载及诊断意义的阐述均极为可靠,自然成为了后学王叔和总结的重要依据。

《伊尹汤液经》成就了张仲景,《伤寒论》成就了王叔和,一啄一饮,莫非前定。

脉诊讨论的差不多了,两个教授开始闲聊起来。

“最近听说海外学院研究个什么脉诊仪,伸进去就能测出来脉象......”

“好像去年被一个叫林大东的小子在仲景节上展示了......”

正在喝水的李介宾突然觉得,人他们说的事情似乎有点熟悉。

老唐冷哼一声,“那玩意儿没什么用,说是测的准,但是栽到了一个大一新手手里,当时试出来了,脉象不一致,根本没用。”

“大一新生?不可能吧,肯定是那个机器本来就是坏的,才大一的学生会号什么脉,总不至于人人都是阿宾吧,阿宾,你是大一的,有听说过这件事儿吗?”

李介宾一口水喷了出来。

“没有,什么大一新生能那么厉害,完全是谣传。”

“也是呀,连阿宾都没听说过,我就说嘛,肯定是他们那脉诊仪有问题......”

就是就是,才大一学生,中诊都没学完呢,怎么可能会号脉呢,更别说碰瓷儿脉诊仪,并且还给两个大教授讲脉学。

是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