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红楼之公主无忧 > 第38章 :马铃薯

第38章 :马铃薯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红楼之公主无忧!

张青道长临终之言, 死后尸体不实行土葬, 而是实行火葬, 最后骨灰盒随便埋在哪个旮旯角落里都可以。

人死后火葬是最安全的入葬方式,不然你可能要担心两点,要么是许多年以后墓室被后人打开,你的尸骨被后人参观;要么就是被同行利用, 以后变成僵尸或者骷髅军团等等。

当然对于张青道长而言, 是要杜绝第二种的发生, 反正他不想哪一天回人间时,被同行告知, 他的尸体正到处蹦蹦跳跳呢!

袁英朗接到消息从皇宫赶来, 就处于张青道长最后的弥留之际, 对于他这一番话,他哭笑不得。

“陛下, 你来了!”张青道长已经看不清楚他了,只是朦朦胧胧间看到一团金光闪闪的人影走了进来, 这种人除了皇帝之外, 还有何人?

张青道长抬了抬手:“陛下,你有什么话想代给先皇和先皇后的么?趁我还听得清楚,不然我马上就听不见了。”

袁英朗沉了沉声,说道:“我没有什么话要转达, 道长一路走好,期待你回来的那一天。”

张青道长不理他了,注意力转到玄真子和小徒弟身上, 但也没说几句话,搁在床边干瘦的手便渐渐没有了一丝一毫的动静。

玄真子、圆心大师他们近一年来学有长进,每天可以自行开阴阳眼,但只能维持一刻钟左右。

此时,大家额头上都贴着见鬼符,眼睁睁地看着床榻上没有了呼吸的老道士的灵魂脱体而出,它一直闭着眼,似乎没有意识,下一刻,一个微小的黑洞出现,它被黑洞吸走了,以灵萱的估计,前前后后不到三十秒的时间。

灵魂顺利被地府摄走,大家松了口气,赶紧商量张青道长的丧事,前者都有商有量很好决定,唯有最后骨灰坛的安置大家意见不一。

主要是空沧门的原来地址在位于鄂州境内的空沧山,只是当初那场大战就是由空沧山为起点发起的,整个空沧门都被毁于一旦,这也是空沧门传承尽失的原因。

张青道长学得四不像,一半书籍是自己从废墟当中刨出来的,一半是自己结合百家之长领悟出来的,可以说他也算是一个天才型修道者了。

奈何还是不够妖孽,不然他完全可以自己创新来着。

最后,还是袁英朗一锤定音:“朕派人在西山修建一座道观,以后就是空沧门所在,玄青子道长的骨灰就葬在西山之上。”

原本他父皇和母后在世时规划过,要在西山修建行宫的,但西山山脚下现在是亡灵的乐园,袁英朗就绝不会把行宫再修建在西山上面了,而西山山脚下的亡灵需要有人镇守,那就无形中交给空沧门一个任务吧。

这件事情就这么决定了,转头袁英朗就召见工部尚书和左右侍郎,交给他们一个任务,那就是在西山四分之一山势处修建一座道观,命名为空沧观。

工部尚书、左右侍郎心里有点微苦,国库本来就不宽松,青朝初立,到处都是用钱的时候,工部本身就有很多任务,想到要去户部和户部尚书扯皮,工部尚书脑袋都大了。

不过空沧观,有什么来头么?

当然,很快,工部尚书、左右侍郎就大概明白了,圣上是感念当年征战天下时,为统一大业做出个无上贡献的道士张青去世了。

据说这位道号玄青子的张青道长是空沧门最后一个弟子,他死了,空沧门就断了传承,而圣上这般作为,难不成还要硬生生地给空沧门续个命吗?

工部尚书、户部尚书、礼部尚书等六部尚书每个月会组个饭局,大家吃吃喝喝之余,一面是维持大家同僚情谊,一面是探听消息。

工部尚书就大致向户部尚书提了提,算是打个前仗,暗暗窥视着户部尚书的表情,看看以后批款时,他会不会那么爽快就给了呢?

户部尚书瞥了他一眼,说道:“你怕是忘了无忧公主现在在做什么?”

工部尚书挑了挑眉:“陛下总不会送亲妹妹出家?”

兵部尚书嗤笑道:“亏你家宫里还有一个太妃娘娘,怎的消息如此不灵通?”

吏部尚书、刑部尚书闷不吭声,前者是现在还在观察,为何圣上如此圣明的一个人,怎么登基之后如此的蒙昧呢?

史上好这口的诸位秦始皇、汉武帝哪一个不是要么死状凄惨,要么晚节不保?

后者是心知肚明,却一言不发,反正他不会主动告知众位同僚玄监司的真相,如果诸位同僚真遇上鬼怪事件,他们自然就知道了。

只是以他现在的了解,阿飘们处于自我逍遥的时期,嫌少能给活人造成麻烦。据说是因为八十多年前的动『荡』之后,天地为之一清,阿飘们的实力减弱,不能对活人造成伤害了。

工部尚书石朋义老脸一红,但义正言辞道:“柳彪,你是在暗示淑太妃娘娘干预朝政吗?”

他的妹妹就是石淑太妃,膝下养着先皇二公主宁乐公主袁灵秋。

柳彪不受石朋义威胁,慢悠悠的吃着美味佳肴,喝了汤碗里最后一口汤汁,最后送给了石朋义一个白眼。

石朋义那个气呀,柳彪瞥了一眼刑部尚书,挑眉道:“这件事情最有发言权的不是岳大人么?”

刑部尚书岳子昂,他态度也不紧不慢,咽下嘴里最后一口食物,才在一众注目礼之下,说道:“我又没有与玄青子道长打过交道,你们问我我问谁去?”

礼部尚书叶和光笑『吟』『吟』道:“那你说说你们刑部最近破案犹如神助,真是玄监司那帮子古里古怪的人的功劳?”

叶和光乃是承恩公堂弟,也就是当今圣上堂舅舅,整个叶家也就是叶和光最有才能,承恩公当年封爵时虽然还不到五十岁,但身体不太好,一直都是叶家的吉祥物,现在快六十岁了,大概也要去和皇后妹妹皇帝妹夫团圆了。

叶家承恩公这一脉子嗣倒是不多,承恩公有两子一女,长子快四十岁了,次子和建平帝差不多大,女儿三十岁,都是为人父母的人了。

倒是叶家旁支人口较多,不说其他人,只说叶和光,他现在五十岁,是在五年前当上礼部尚书的,当然他能当上礼部尚书,大概也是先皇给自己岳家面子,不然那么多优秀有才干的人,何以勉强取了叶和光?

承恩公没有亲兄弟,只有一姐,也就是叶皇后。叶和光兄弟姐妹七人,其中二弟和最小的妹妹早就失去了消息,也不知他们是死是活,余下的三妹、四弟、五弟和六妹现在都在京城,他们是在青朝立国之后,从天下各地赶来京城的,唯有二弟弟和小妹生死不知。

吏部尚书黎博容也附和道:“是啊,难不成那些道人、和尚真有上天入地的本事?”

工部尚书柳彪撇嘴道:“你们也不怕牛皮吹破天。”

吏部尚书黎博容又道:“莫非诸位道人、和尚真有沟通阴阳的本事?你们那些案件不会是死人本尊给的线索吧?”

刑部尚书虽然心里稍稍起了一丝涟漪,但面上却风平浪静,说道:“这我就不知道了,这都是人家的吃饭本事,我也不会呀。”

户部尚书、工部尚书他们倒是没有多想,当他们没有去过玄监司吗?只是玄监司里面阴沉沉的,夏天的话倒也正好,但冬天本就冷,这般阴沉沉的环境,哪儿让人呆得下去?

玄监司属于草创阶段,因为玄冥剑的缘故,导致环境偏阴,按说一般活人在玄监司呆久了会身体不好,不过最初诸位道长、和尚就考虑过了,除了诸位异人之外,在玄监司工作的普通人都是筛选的八字偏阳的男子,并不惧怕区区阴寒之气。

也就吏部尚书黎博容,他琢磨着哪天散步的时候,再去玄监司溜达溜达?

黎博容还有一个当太傅的父亲黎正业,他的堂妹正是生下先皇大公主宁嘉公主的黎贵太妃,堂妹经常捎信回家,告知他关于无忧公主的许多事情。

堂妹说无忧公主似乎自从上回高烧痊愈之后,就像开了窍似的,小姑娘很聪明,也很自立很自制,且圣上对这个妹妹特别关注,比对自己的儿女更好。

……

师父张青道长的丧事很简单,停灵七日之后,就在封平街大宅院后院架着柴火堆火化了。

来送张青道长的除了玄门同门之外,便是他这几个月时间出过诊的人家,比如靖安侯和侯夫人。

后院草木凋零,屋檐上、地面上积了一层层薄薄的雪层,在阳光下泛着冰冷的光芒。

如同此刻大家的心情,尽管知道以后还会再见面,但阴阳两隔不是一句空话,活人和鬼是两种生灵了。

骨灰最后装入坛子里,暂时供奉在宅院里开辟出来的祭堂里面,等到空沧观修建好之后,再把张青道长的骨灰坛埋入西山。

夜里,灵萱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她脑子里想得很多,一会伤感,一会又觉得又不是不见面,这比以往人死后彻底见不到的情况是不是要好呢?

就在她思考生死意义的时候,童嬷嬷和朱书生来了,它们俩带来了地府最新消息,确切地说带来了张青道长的消息。

张青道长确实入了地府,现在正在排队等着审核生前功过,按照他的情况来预估,他不会被下地狱的。

不过他说了,他要先去找他师父,已经过去八十年了,地府鬼口太多,想要找一个隐居起来的道士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但一时半会他大概回不了人间。

灵萱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并且谢过童嬷嬷和朱书生。

朱书生游移不定的样子,好半天才说道:“公主,我也要走了。”

灵萱眨了眨眼:“你是回地府?还是去投胎?”

朱书生说道:“我要去投胎了。”它躲在人间这么多年是为了躲某些鬼某些事儿,这次回地府得知它们都不在了,它一时间又有些惆怅,最后想了想,再留在人间也没什么意思,还是去投胎罢了。

灵萱给了祝福:“祝你来生有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

朱书生神『色』淡淡的,说不上是高兴还是不高兴,总之就是纠结罢了。

在童嬷嬷和朱书生走了之后,任天真却抱着自己的头飘了进来,它把自己带着浓浓沮丧地头安放在脖子上,泣血凶戾道:“骗子,骗子,还说会一直陪着我,结果要抛下我自己跑了。”

灵萱『揉』着眼睛,嘟囔道:“你在说什么?说朱俊彦吗?”

她恍然想起,貌似朱书生一直都庇护着小女鬼任天真,当然它都死了这么多年了,就算看起来是个小女鬼,其实心智和成年人没什么两样,只是小女鬼的样子很有欺骗『性』。

“它要去投胎,你也可以一起去嘛。”灵萱压了压棉被,把脑袋更多的『露』了出来,看着任天真笑嘻嘻道:“你是不是喜欢它?喜欢它就跟它一起去投胎,说不定下辈子你们可以做夫妻呢。”

任天真白了她一眼:“喝了孟婆汤就什么都不记得了,我怎么可能找得到他?”

灵萱挑了挑眉:“事在人为嘛,孟婆汤或许很厉害,但当你执念足够深的时候,灵魂会牢牢铭记,你只要真爱它,就一定能找到它。”

任天真歪着头思考了好一会,然后扭捏的道谢之后,直接跑了。

后来灵萱就再也没有见过它,只是童嬷嬷和闫兴旺告诉她,任天真果然跟着朱书生一块去投胎了。

熟悉的身影越来越少,灵萱觉得或许没多久童嬷嬷、闫兴旺也会离开了,不过它们离开是好事呀,代表着它们终于想通,投胎转世去过一个全新的人生了。

进入十二月份后,天气越来越冷,雪越下越大,连京城郊外都有百姓家被积雪压塌,有百姓冻死饿死,更别说其他各地了。

大哥哥心情特别不好,灵萱都不好打搅他,只是十天半月还是会到御书房逛一圈,但大哥哥都挺忙,不是和朝臣商量怎么赈灾,就是依旧和朝臣商量怎么调兵遣将预防边境的安危。

今天是腊八节,去年的腊八节,灵萱还记忆犹新,那天依旧像这样下很大的雪,大哥哥抱着她在大雄殿见了玄真子和圆心大师他们。

午后灵萱就回了宫,特地跑到御书房来当贴心小棉袄。

不过,恰好大侄子袁弘盛也在,大侄子已经入朝参政了,现在这情况好像是大哥哥在教大侄子建功立业?

灵萱闷不吭声,听着大哥哥和大侄子的讨论,当然听是听得懂,就是挺枯燥的。

直到袁弘盛说他手下奉上了一种粮食产物,名叫马铃薯,只在鄂州、江南地带生产,据说是几十年前海外商人带来的种子。

“父皇,听说马铃薯特别高产,一亩地可以收获八百斤产量,如果土地肥沃的话,可以收获千斤以上的产量。”

灵萱眼睛瞪得大大的,开动脑子转啊转,她知道这个时期的青朝相当于十七世纪,马铃薯、玉米等早已传入华夏,只是还没有引起重视罢了。

袁英朗脸『色』渐渐凝重,他确实非常重视,现在他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天下大多数百姓都吃得饱穿得暖。

“为何这等高产作物没有推广开来?”

袁弘盛立即说道:“据说最开始马铃薯吃死了人,导致鄂州那一带百姓不敢食用马铃薯,但战『乱』年间,吃不饱穿不暖,马铃薯长得到处都是,许多百姓靠马铃薯活下来了,马铃薯才保存下来的。”

袁英朗眉头紧皱,马铃薯有毒?

袁弘盛继续说道:“现在已经请大夫检查过了,马铃薯本身没毒,但马铃薯若是发芽发青就有毒。”

他说起马铃薯的情况来滔滔不绝,可见是花了大功夫的。

灵萱思绪一直放空,她在猜测,马铃薯的『露』面,是属于土着的功劳,还是有外来者刻意为之?

大侄子说是扬州知府巡视辖下农田水利工程发现百姓家地窖里窖藏了许多马铃薯,进而发现了马铃薯的高产的。

说这话时,袁弘盛身板笔直,而且额头绷紧,好似非常紧张。

灵萱却没有留意到大侄子的异样,她在思考扬州知府真是这么巧发现了马铃薯,还是有其他人指点呢?

大侄子讲完,御书房就陷入了一股诡异的安静当中,灵萱扭了扭头,见大哥哥正在思考什么,而大侄子正眼巴巴的望着大哥哥。

灵萱立即鼓掌,声音软糯道:“大侄子,哪里可以买到马铃薯?马铃薯好不好吃?要怎么吃?炸了吃,还是煮了吃,或者烤了吃?”

袁英朗从沉思当中醒过来,『揉』了『揉』妹妹的头,看向儿子,说道:“你手上应该有马铃薯,先让皇庄那边培育一些,各方面观察之后,如果真的很高产,且无害,那就推广开来。”

顿了顿,袁英朗又道:“这件事情,朕就全权交给你来负责。”

袁弘盛立即跪地行礼:“是,父皇,儿臣领旨。”

灵萱眼巴巴地望着大侄子,大侄子根本没留意到她,正处于欢喜雀跃当中呢!

袁英朗捏了捏妹妹脸蛋,说道:“等确定了马铃薯确实没毒,到时候大哥哥让你吃个够,现在不行。”

灵萱嘟囔道:“不行就不行嘛,我很乖的,知道大侄子那儿的马铃薯要留种呢。”

袁英朗微微勾唇:“是是是,你很乖。”

灵萱抬头看着又思考朝廷大事的大哥哥,心中微微叹了口气,她怎么这么小呢?做什么都不方便。

到底这个马铃薯是谁弄出来的?她心头就像有九只小猫在挠啊挠,不知道确切的消息,总是安心不下来。

于是,当天晚上,经过左思右想之后,灵萱传了罗老头,罗老头是独属于她的鬼仆,现阶段无人能让它背叛她,所以这件事情她让罗老头去盯梢。

没两天,罗老头就来回话了,说确实是扬州知府运气很好的发现了高产的马铃薯,不过不是在普通百姓家发现的,而是他监视刚去扬州任指挥使的牛指挥使家进而灵机一动,截胡了牛家的功劳。

因为要抢功劳嘛,所以他没有走正规上奏折的路子,怕来不及,直接派人送了几百斤马铃薯进京找大皇子袁弘盛,由袁弘盛出面,当可以尽快面见圣上。

灵萱微微蹙眉:“牛指挥使?是不是镇国公府的牛二爷?”

罗老头连连点头道:“是的,公主,就是牛二爷,牛二爷端午之前就赴任了,牛二太太领着儿女是端午节之后离京的。”

它顿了顿,组织一下语言,才说道:“据说马铃薯最早是牛三姑娘在农庄上玩耍的时候发现的,她告诉了父母,牛指挥使后来亲自买了农庄种了一季马铃薯,又观察了周围百姓家的马铃薯收成,觉得大有可为,不过牛指挥使还是打算来年多种一些,之后再往上报。”

“起初知府并未注意到马铃薯,还是知府千金和牛三姑娘有往来,牛三姑娘请了许多扬州贵族千金做客,秋游时就在牛家农庄上看到了一大片的马铃薯,知府千金回家之后提起时,知府大人多了一个心眼,这才暗中监视了牛家,从而发现了马铃薯的高产,进而上报到大皇子这里的。”

灵萱眼睛都直了,呢喃道:“牛三姑娘啊!”果真是她呀,难道她也是穿越女吗?

马铃薯都出现了,玉米呢?等等,御膳房有玉米的,既然都进了御膳房的大门,想来玉米的待遇比马铃薯要好很多吧?

不过都有了玉米,但不代表被大肆推广。

灵萱让罗老头关注一下朝廷政事,有什么新鲜事记得告诉她,她也要时时跟进,免得消息落伍被淘汰。

罗老头自然无有不从,它手底下有一大票的阿飘军团,每回灵萱发给它的工资,还有它儿子每个月给它上供的孝敬,它都用来发展势力了。

它在西山脚下的那栋鬼宅大概要不了多久就住不下了,它那栋鬼宅是免费给手下阿飘住的,这也是加入它的团伙的福利待遇嘛。

没过多久,连年都还没有过,罗老头就来告诉他,又有大皇子一脉的官员上了折子,说要让朝廷把玉蜀黍纳入朝廷收税粮食,说玉蜀黍耐旱、产量高,是特别适合推广的粮食作物。

这封奏折是户部右侍郎陶茂丰上奏的,陶茂丰是大皇子一脉的官员,他是主动投靠大皇子的,因为他需要有靠山给他撑腰,免得父母各种偏心弟弟,把陶家整个家都搬空给弟弟,却留给他一个烂摊子。

至于玉蜀黍?并不是他自己发现的,也是他女儿提醒了他,既然玉蜀黍这么高产,且虽然没有推广到全国各地,但至少已经有十个州府百姓在自己种玉蜀黍了,何不让朝廷推广开来?保证百姓不再饿肚子呢?

灵萱头都大了,抓了抓他,头发都抓得『乱』糟糟的了,问道:“陶侍郎的女儿有什么特别之处么?她怎么会知道玉蜀黍的呢?”

还是玉米名字好听一点,不过玉蜀黍听起来倒也挺高端大气上档次的。

罗老头歪着头思考了好半天,说道:“没什么特别的吧?我想想,好像据说陶大姑娘以前整天只知道和堂姐妹们争风吃醋,近来长进了不少,她是听到陶侍郎说扬州知府以马铃薯立功的事情,才翻了不少书发现了玉蜀黍。”

这借口真够烂的呀!但有用就行了。

“大皇子手底下官员不少,自从扬州知府脱颖而出之后,这些人都争相效仿扬州知府,毕竟进献了高产作物,必然是一等功劳,他们这些官员都疯了一样让手底下的人去打听高产作物,就算陶侍郎不上折子,大概过不了多久,圣上也能收到许多关于玉蜀黍的折子。”

罗老头现在本事见长,不过它在偷偷地学习读书识字,毕竟一个文盲做不了许多事情的。

灵萱脑袋是空的,好半天才问道:“那个陶大姑娘多大年纪了?”

罗老头说道:“今年九月份就及笄了,我有听到陶侍郎和陶夫人说要把陶大姑娘送给大皇子为妾。”

灵萱无言以对,如果这个陶小姐是穿越的,她会不会做出某些出格的事情来?

如果这个陶小姐是重生的,那么她上辈子大概还是大侄子的妾室,如果大侄子当了皇帝,那么她就能成为皇妃。

但大侄子若是失败了呢?她重生回来,还会嫁给大侄子吗?

灵萱想了想,想不出个所以然来,最后就只能静观其变了。

“你们多注意一点朝廷局势,但别馋和进去哈。”现在这些阿飘也能渐渐参与到活人的事情了,比如玄监司的和尚、道士都有固定合作的阿飘,现在没有那么明显,但或许要不了多久,这些和尚、道士就会被朝廷官员拉拢,那时候玄监司就没有那么单纯了。

罗老头摇头道:“公主放心,我们现在也做不了什么的。”它们只能监督个人,传个消息罢了,要为非作歹是不可能的。

罗老头离开后,灵萱琢磨着开年后的重头大戏大概就是立太子的事情了。

大哥哥登基一年了,今年就有了苗头,大侄子又开始立功了,不管是大侄子一方的朝臣,还是其他方的朝臣都坐不住了。

反正立了太子,暂时尘埃落定。

大侄子一方的官员就要开始保住大侄子的太子之位,而其他侄子一方的官员就要开始想方设法地拉大侄子下马,或许到时候几个侄子会合作……这么一想,灵萱顿时同情起大侄子了,他这处境不妙啊,和康熙帝的太子不遑多让啊!

有了参考目标,灵萱瞬间觉得按照这种局势,大侄子要顺利继位那挺悬的。

那么,大侄子若是失败了,余下的侄子们谁会最后摘走了胜利果实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