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她不当刁民很多年 > 她不当刁民很多年 第72节

她不当刁民很多年 第72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她不当刁民很多年!

“哦。”唐瑛心中思虑厉通当初的提议到底是有人授意还是单纯为着太子的大局着想,这才想着削弱唐尧在武将之中的影响,好一会才反应过来:“傅大人可有留话?”

“也没说什么。”婆子审时度势,没敢告诉她,傅大人站在牢房外面听她与厉夫人聊天,说到那句“命中天煞孤星”之时,脸色大变。

接理来说,傅大人也不至于被“天煞孤星”四个字给吓到才对啊,比起不知真假的“天煞孤星”之语,傅大人自己才更吓人吧?!

只东宫薨逝禁骑司前前后后就抓了近千名大小官员,掉了脑袋的也有一半儿,如今京中提起傅大人,谁人不是闻之色变,仿佛见到了刑场上的刽子手,不知道有多厌憎。

作者有话要说:睡着了……

第一百零五章

傅琛似乎全然不畏人言, 只是来去匆匆,面色更冷。

凤部与凰部时常有公务需要共同协作, 唐瑛有时候忍不住去想, 傅琛听到背后那些流言与指责, 不知道心中有何感想?

不过禁骑司如今臭名昭著, 她的名声比起傅琛也好不到哪里去, 还有人背后骂她是东宫爪牙, 太子尸骨未寒, 她竟然对太子的嫔妾下手。

入春之后,京都连着下了好几场雨,每日阴雨绵绵冷入骨髓, 禁骑司的牢房里更是一股子**潮湿的霉味, 经久不散。

太子葬礼之后,朝中群臣纷纷上疏,向南齐帝举荐继任的太子,不外乎是从南齐帝的几名成年皇子之中挑选。其中二皇子呼声最高,其余几名成年的皇子也有人保举, 就连如今在刑部行走的四皇子都有几名官员上疏, 倒是又引的南齐帝大怒一场,当场下令将好几名踊跃发言的官员拖出去庭杖,棍子打在人体之上的声音刺激着早朝殿内的众多官员,让他们开始悄悄揣摩南齐帝的心思。

自从太子薨子之后,南齐帝好像得了失心疯,三不五时便要砍杀一批官员, 庭杖更是家常便饭,令胆小惜命的官员们都开始战战兢兢,只求能平安度过一天。

连着接过好几次继任太子之事,开口的官员没一个能讨得了好,再加上最近元奕时常被南齐帝带在身边,众臣不免要想:难道陛下想要越过诸皇子立皇孙做继任储君?

不出半个月,南齐帝在朝堂之上宣布立元奕为皇太孙,继任储君之位。

一时之间,群臣物议沸腾,还有不怕死的拼死谏言,力陈太孙继位的不确定性,连还逗留在京中未曾离开的藩王来使都抬了出来:“……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如何威服四海?陛下何不三思而行?”放着诸位成年皇子弃之不用,非要立个黄毛小儿做储君,这不是给各地藩王及属国以可乘之机吗?

但南齐帝对此统统听不进去,排除万难一意孤行立了元奕做储君,并且召禁骑司凤部与凰部主事之人前来。

傅琛与唐瑛先后到达御书房,与他见过礼之后,又向元奕行礼:“见过皇太孙!”

元奕示及加冠,比起成年的叔叔们,他还是个小小少年,只是太子的薨世到底在他面上留下了痕迹,面上是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与冷静:“傅卿与唐卿请起。”

南齐帝开门见山:“朕召你们二人来,是有事吩咐。”他略停两秒,才缓缓道:“自从太子身体每况愈下,朕怕他继位之后要披荆斩棘,便计划裁撤禁骑司。但如今却不好按先时的计划走了,皇太孙年幼,两位卿家这些日子想来没少听关于太孙继位的种种逆悖之言吧”

傅琛道:“臣只听从陛下旨意行事,其余杂言尽不入耳。”

南齐帝注目唐瑛:“唐卿,你以为呢?”

唐瑛心想,傅大人已经表过忠心了,我再跟着表忠心既脱不了拍马屁之嫌疑,更有敷衍之意。她索性拐个弯:“微臣一向在民间生活,只知道民间老翁交托家业,都是交由嫡子长孙继承。民间老翁尚且如此,何况陛下?”

陛下难道还比不上民间当家的老翁?

她这句话大大取悦了南齐帝,引的他难得露出几分笑意:“果然唐卿忠君爱国!”他捋须道:“既然两位卿家都觉得皇太孙继位储君没有问题,此后可愿意效忠太孙?”

唐瑛敢打包票,南齐帝这是强硬的向她跟傅琛要一个保证,保证效忠皇太孙,而不是用民主的态度询问“喂两位亲看我孙儿聪慧能干,可愿意辅佐我孙儿继位?”她一旦拒绝,恐怕等着自己的就是死路一条。

傅琛率先向着元奕的方向跪了下去,唐瑛随紧其后,也赶紧对着元奕跪了下去,生怕表态迟了引来南齐帝的疑心。

南齐帝静静观赏禁骑司两人向元奕效忠的场面,那张早已被岁月侵蚀的犹如老树皮也难得展颜,露出一点欢愉的笑容。

他老了,鬓角的头发白了一大半,近来精气神大不如前,有时候批着折子就犯困,奏折上还有睡着之后留下的朱笔印迹,发下去之后朝臣惶恐,暗中猜测帝心,自察自省近来所为,生怕接到抄家的旨意。

“既然你们愿意如同效忠朕一般效忠皇太孙,跟皇太孙出去吧,朕要去歇歇了。”

三人告退。

元奕在前,傅琛与唐瑛在后,两人飞快交换个眼神,亦步亦趋跟在了皇太孙身后。

皇太孙比起几十年高从帝位的南齐帝来说,到底威严差了一大截,出得御书房他便邀请二人:“两位大人若有暇,不如去东宫小坐?”

两人并不反对。

南齐帝的意思便是给他们换了个新主子,将禁骑司交到皇太孙手上,作为新上司与老员工,还是需要互相熟悉一番,免得干起活来出现不必要的摩擦。

元启活着的时候,傅琛也来过不少次东宫,如今再看却觉得侍候的宫人似乎少了许多,隐含着萧瑟之意。

皇太孙笑笑:“傅大人是不是觉得东宫冷清不少?”

傅琛:“太孙明鉴。”

皇太孙道:“自上次皇爷爷杖杀不少宫人,再加上禁骑司拘禁了一部分东官属官与内眷,是冷清了些。”

唐瑛不了解元奕,便不接话,只静听傅琛与皇太孙聊天。

傅琛:“太孙若是觉得人手不够使,何不向宫里再讨些人来?”

皇太孙苦笑:“如今东宫正在风口浪尖之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是免了。”他带着两人进了前殿落座,自有宫人奉茶,便露出一点苦恼的神色:“傅大人可知道几位皇叔近来如何?自从皇爷爷非要立本王做储君,再见到二皇叔便觉得他不太高兴,三皇叔也不怎么搭理本王,倒是四皇叔还安慰过本王几句。”

他说的其实比较委婉,二皇子贤名在外,在朝中呼声最高,没得到储君之位,失落也是难免,他那么会装的人居然也把不高兴挂在脸上,可见有多失意了。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第一百零六章

兄弟们中间, 除了太子再无人能与元阆比肩。

他的母亲为皇贵妃,而其余弟兄们无论是圣宠还是母亲的位份, 乃至朝中的呼声, 与他都差了不是一星半点, 而是天壤之别, 这让元阆生出一种“太子轮流坐, 今年到我家”的自信。

哪知道不讲道理的南齐帝居然不立儿子为下任储君, 反而立了孙儿元奕, 实在令以置信。

“皇兄这一去,父皇大受打击,可是有些糊涂了。”他去探望生病的大长公主之时, 这样与大长公主说。

大长公主从去年冬天就一直病着, 起先是不曾出席万寿节的宫宴,紧接着桓延波的遗体入京,也幸亏冬日尸身容易保存,她在儿子棺前狠哭了一场,正要着手替儿子办丧事, 却赶上了先太子的大丧。

太子大丧, 各府官员女眷都是按点入宫哭灵,大长公主府里的丧事办的悄无声息,只除了二皇子抽空过来帮忙,竟是再无悼客。

再多的陪葬品都没办法弥补儿子身后之事的冷清,元蘅送走了丈夫,又送走了儿子, 宫里的丧事都还没有结束。

她对外宣称卧病在床,连东宫丧事也未参加,南齐帝暴怒之时也不知道心中如何作想,她却已经顾不得了。

等到太子丧事已毕,二皇子隔三岔五来探望,她便拉着二皇子的手垂泪道:“我一生争强好胜,鲜有软弱之时,然而自从延儿去了,备尝人情冷暖,便知你是个好的,这段时日累着你了,总不能让你白白替姑母跑腿。”回头便将手底下的人都召来交给了二皇子,有鸳鸯楼的旧人,还有两个钱庄,镖局的人等。

二皇子倒是颇懂中老年妇女的心情,更何况是丧夫又丧子的大长公主,纵然是将她手底下的人都收归己有,也不忘过几日就带些吃食小玩意儿来探望大长公主,令芸娘等人都交口称赞:“二殿下真是有心,待主子便如亲母。”

大长公主也颇觉欣慰:“自从延儿去了,我便觉得再无指望,如今时时见着阆儿,心头便稍觉安慰。”

立小太子的消息传进大长公主府,元蘅先是为着二皇子打抱不平:“放着阆儿这样的贤王不立,竟立个黄口小儿为储君。”待二皇子过来,便着意安慰:“你父皇春秋正盛,将来的事情谁能说得准呢。”

二皇子承她一份好意,便与大长公主吐露自己的委屈:“以前我总觉得,父皇还是疼我的,虽然不能跟皇兄比,可自从皇兄去了之后,我才知道自己在父皇心里的位置,竟然连元奕那小儿都不如。将来,难不成要我这个做叔叔的跪在小侄子脚下称臣?”

“都是假的!”他叹息道。

他的话简直说出了大长公主的心声,从前还当姐弟情深,哪知道为了自己的儿子,却连她儿子的死活都不管:“是啊,都是假的!”

姑侄俩难得心情一致,如今利益上似乎也没什么大的冲突,关系竟然更见紧密,都快赶上亲生母子了。

元奕在东宫为着亲叔叔而烦恼,概因前日早朝元阆竟然站在了他左前方,引的南齐帝大怒,当着文武众臣将元阆斥责一番,骂他僭越。

若论国礼,自然是未来储君应该在元阆左前方,但如今只有明旨,礼部拟的章程还没批下来,储君大典尚未举行,元奕按着家礼须称他一声“二皇叔”,他倒也不算僭越,可惜碰上一心要给小皇孙立威的南齐帝,便借着由头骂了一顿二皇子。

不消说,元阆如今瞧着元奕更没办法有个好脸色了。

元奕心中苦恼,一方面感动于皇爷爷对他的疼爱,一方面又觉得不该当着文武群臣对二叔如此严厉,更有甚者,他已经开始考虑将来该如何应对,这才召了傅琛与唐瑛入东宫商讨。

但如今南齐帝尚在,二皇子待他的态度都是一贯的温和,就算面上没什么笑意,可也没有撕破脸的迹象,他心中隐隐不安,却又不好跟南齐帝多说,生怕皇爷爷对叔父们态度更为严苛,那于叔侄关系来说岂不是雪上加霜。

这种事情不到万不得已,傅琛也不能多说什么,毕竟皇家之事,也是疏不间亲,人家关起门来是父子叔侄,他只是个做臣子的,只能安慰几句皇太孙,与唐瑛一同出了东宫。

唐瑛一路之上都很沉默,两人到了宫门口,自有随从牵了马过来。

她今日骑的是腾云,翻身上马之后跟在傅琛身后慢悠悠的走着。

傅琛骑马在前,想想禁骑司无事,便索性回家休息,没想到身后的唐瑛也一直跟着他,两人也算得同路,他倒也没多说什么,然而眼看着到了自家门口,他翻身下巴,唐瑛竟好似才回过神来:“竟然跟着大人过来了。”她翻身下马:“既然来了,不如大人请我喝杯茶吧?”

傅琛:“唐掌事请。”无事不登三宝殿,这丫头恐怕是终于忍不住了吧?

他早料到有这一遭,面上却仍旧客客气气请了唐瑛进正厅。

傅琛的下人们见到唐瑛,皆喜气盈盈,奉茶的熊豫嘴巴都快咧到耳朵根了,一趟趟点心果子跑个没完,连着跑了四趟,顶着傅琛刀子似的眼神居然还替他留人:“郡主难得来一趟,厨房的文叔说昨儿买了驴肉,做的五香酱驴肉,想要请郡主留下来尝尝他的手艺。”

傅琛:“滚!”

唐瑛:“大人这是不欢迎我啊?”她沮丧的挠头:“我也知道自己厚脸皮,不请自来。”

熊豫:“不不,大人是让我滚。”若非不太雅观,他恨不得当堂表演一个就地十八滚。

傅琛无奈:“你明知道我不是这个意思。”他温和的眸子注视着唐瑛:“既然文叔想要留你尝尝他的手艺,我也没必要阻拦。”

唐瑛:说的好不情愿的样子。

不过为着自己的事情,她也顾不得了:“替我谢谢文叔。”

“哎!文叔肯定高兴!”熊豫颠着小步一溜小跑没了影子。

傅琛不由想起当初她身无分文被收留的日子,也是从傅府饭桌上的吃食大有变化,让他每日都开始留心这个小丫头有没有作怪。

唐瑛喝一口茶,借着茶水的热气平复心头感慨,不得不说有一段日子她都快拿傅府当家了,偌大的京城这座府邸也曾给她温暖。

她先是绕着圈子与傅琛谈几句禁骑司的事情扯闲篇,又谈几句元奕与元阆之间的暗流涌动,终于把话题扯了回来:“咳,凤部诏狱关着的一位东宫姓厉的大人,我有些话想要问问他,不知道大人能不能行个方便?”

傅琛早有准备:“你找姓厉的,是不是听说了当初白城以换防调兵,是他最先向陛下建议的?”

唐瑛当着他的面也不想隐瞒:“是,我想知道他当初提起此事,到底是先太子授意,还是纯属个人行为?”这也是她当着南齐帝的面表明态度要效忠元奕,实则对这小皇孙并无什么好感。

如果当初白城之事是先太子一手策划,她还真不可能去效忠小皇孙。

“你不必再查,我都替你查明白了,厉通虽然是太子府詹事,但这个主意还真不是先太子授意。你可能不太了解先太子,先太子有仁君之德,比之陛下要宽厚许多,更不会做这种自毁城墙之事。我近来细细查访,厉通表面上是太子府官员,但自从太子病重之后,他暗底里开始为自己打算,实则倒向了二皇子。而当时兵部附和他的两名官员看起来是中立派,实则也与万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起身:“你跟我来。”

唐瑛跟着他一路进了书房,心中还处于震荡之中:“你是说……这些都是二皇子元阆的主意?”

傅琛从书房的暗格里拿出一沓供词:“你看看这些。兵部当初附和的两名官员也被我找了个名目抓了来,细细拷问。这些都是他们的口供。”

唐瑛入京之后,最想查的便是白城之事,但苦于自己一直不曾进入权力的中心,既无权抓捕官员,也没有人脉助她探到白城之事的肇事者,便只能一步步往上爬,想要凭自己的能力查到最终的凶手,恐怕得费些功夫,但没想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兵部的官员呢?”

傅琛眉目不动,淡然道:“那两人的姻亲关系都在这张供词上,包括他们如何与万家接头,得了万家那边的授意。至于拖延粮草的官员,也与万家脱不了干系。兵部尚书就是个骑墙派,粮草之事还与户部官员有关。前些日子不是处斩了一批官员嘛,我便找了个罪名把厉通连兵部这两名官员一起加塞进去。留着他们的性命,若是让人察觉你有查白城之事,也是祸患。”

“厉通连兵部那两名官员都死了?”

凤部时常有秘密处斩的官员,加塞个把人根本不费功夫,傅琛顺手便灭了口。

“他们当初拿着万家的好处,就该考虑到会有这么一天。”傅大人低头,目光在自己的手指上停留片刻,再抬头直视唐瑛:“当然,你若是信不过我,就当这些证词都是我瞎编的,也可以自己慢慢查访。”

作者有话要说:傅大人:瑛瑛你信不信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