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农家子的科举路 > 第24章 第 24 章

第24章 第 24 章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农家子的科举路!

张忠雪道:“就是这个道理!咱们能想到的, 绝大多数家底儿雄厚的世家也都能想到,因此,我估计他们倒不会带着蒙童前来拜师……哎, 有些世家近几年出了在京城做官的族人,就算是县太爷都开罪不起。要真是带着孩童来县学,我们这些教谕就更不知道该如何接待了。”

陈夫子见他一脑门的官司,安慰道:“只要他们能想到这层深意, 就不会带着孩童前来拜师,毕竟对于他们那种层级的家族来说,入朝为官才是最重要的。”

只要这种他们开罪不起的家族不来凑热闹, 其他人,县学的教谕们完全能应付的过来。

张忠雪还是愁眉不展, 他说:“莘修啊,但说实在的, 咱们县城、咱们整个绥州,绝大部分人,如果能高攀上余老,那都是祖坟冒青烟了。有些世家看到这一层,就不在乎子孙做不做官了, 只希望能让孩子学到诗书, 便非要来拜师,那我们可真没办法将其拒之门外。”

陈夫子默然一瞬, 说实在的, 他心底其实也是这样的想法。

要不是他儿子都长大成亲,绝对再称不上一句‘蒙童’, 他都想托张忠雪的关系, 把自己儿子也塞进去。

张忠雪继续说:“虽说最后选谁当弟子, 还是得靠余老自己。但余老只说收一位弟子,咱们县学便不能把所有的蒙童都让余老过目一遍……”

不然,这对于一位七十二岁的老人来说实在太过劳累。

陈夫子又安慰了张忠雪一会儿,见天色擦黑,道:“忠雪,那知县大人有说怎么个筛选方法吗?”

道理他都懂,他们县学得先把蒙童筛选一遍,挑选到只剩下几十人,最后再让余老自己选择。

为了不得罪官绅,那么怎么定筛选方法,就成了重中之重。

张忠雪并不瞒着陈夫子,道:“知县大人的意思是盲选,为了公平起见,从县学挑出五十位学子,给前来报名的蒙童评分,最后选择分高的三十位,再让余老挑选。”

陈夫子的第一反应和其他教谕一样,径直道:“这怎么可?挑选这么多学生,万一学生被乡绅收买,给他们的孩子打高分,又给其他几个竞争力大的孩子打低分……”

“是啊,不过知县大人倒是很好说话,他说自己只是提出一个想法,如若不大可行便再想其他办法就是。”

如果何似飞在这里,恐怕就能把现实与方才河岸边小路上那些书生们的谈论结合到一起了。

——书生们说知县大人让他们教县学的蒙童,其实不尽然,只是让他们给蒙童的

聪慧程度打分罢了。而这些书生们,暂时还不曾知晓名满绥州的余明函即将来到县学一事,全都为此而愤愤不平。

但这些具体的内部消息只有县官、学政和教谕们方才知晓。其他人只能根据‘留言’听个一嘴半耳的,然后靠自己想象补全大概原委,

何似飞跟陈竹往家里走,他下意识觉得这些书生们描述的情况有些怪异——正如书生们所说,他们都还年轻,都想着考过乡试,成为举人,进入朝廷。他们现在没时间教蒙童。

朝廷是靠科举来选拔人才的,更不大可能耽搁考生们的时间。

那么,让蒙童进入县学,一定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只是现在何似飞知晓的条件太少,做不出全貌推断。

但无论如何,既然有这个风声传出,他一定要抓紧时间做准备。

翌日清晨,何似飞照例送完高成安念书,跟陈竹道别,让他先回去后,便急匆匆往县学的方向跑去。

这个点儿还算早,如果县学的学生出来买早点,说不定能跟昨儿个一样,从他们嘴里听出一些新消息。

陈竹见何似飞往县学的方向跑,想起昨儿个遇见的那些县学书生的话,心里便知道何似飞是去打探情况。

——打听情 况哪有不带钱的?

陈竹昨晚就将自己压箱底的一吊铜钱藏在内襟衣兜里,见何似飞跟他道别后就跑得飞快,手掌按了按自己还没给出去的钱,又担心又焦急,只能赶紧撒腿追了上去。

何似飞到底年纪小,身高不够,腿也不算长,无法做到将陈竹远远甩在身后。于是,约莫一盏茶的功夫,陈竹就追上了他。

见何似飞停下脚步,陈竹才大喘着气停下来,他平时不怎么跑,陡然跑这么急,只觉得左肋间抽着疼。一时半会儿竟有些直不起腰来。

陈竹以为何似飞没看到自己,蹲下、身,捂着左肋,额头的汗都汇聚在一起滴了下来。

就在他告诉自己再忍忍,忍一会儿就不疼了的时候,只见面前那一隅狭小的视野里出现了一只碗,再往左看,还有一只看起来稚嫩却已经骨节分明的手。

这是何似飞的手。

碗里是清亮的甜汤和雪白的梨肉,隔着一段距离,都能闻到其诱人的香气。

何似飞一手扶着陈竹,一手稳稳的端着碗,“喝点汤,恢复体力。”

陈竹说不清心里是什么感觉,从小到大,都是他看着别人的眼色,在讨好或者照顾别人,从没有人问他累不累、苦不苦。

他不知该作何反应,肋间的疼痛似乎都

离他远去了。

何似飞见他没接碗,以为他累着了,便也不急,耐心的等着他。

过了好半晌,陈竹才想起何似飞一边扶着他、端着碗,于是赶紧双手捧起碗,一口气将梨汤喝了个干净。

很甜,梨肉软糯,一点都不沙,很好吃。

何似飞将碗还给旁边的店家,并没有过问陈竹为什么在他告别后还要跟上来,只是看向远处几乎摩肩接踵的人群,说:“看来一个傍晚的时间,县城绝大部分人都知道县学要收蒙童的消息了。”

陈竹寻着何似飞的目光看去,见到那密密麻麻的人,心中便不免要为何似飞紧张。

——虽说他不知道县学这回要收多少人,但县学总共才那么大的地方,想必是绝对不可能将所有打探消息之人的孩子全都收下的。

那何似飞该怎么办?

陈竹唇齿间还是梨汤的香甜,刚才激动的心却渐渐沉了底。

虽说‘蒙童’这一个条件便可以筛选下去不少人,但整个偌大的木沧县可是有数万人口的,单看年纪合适的蒙童人数,估计也得有上千!

县学肯定招收不下这么多人。

陈竹下意识去看何似飞,却没从他脸上看出丝毫气馁。

何似飞跟旁边的店家攀谈过,发现他们什么都不知晓后,便买了几个肉包,对陈竹说:“走吧,先回去。”

陈竹以为他要轻言放弃,忙想说一些劝慰的话,只见何似飞若有所思的看着县学门口源源不断增加的人口,“咱们快些回去,不然一会儿都被堵在这里,走都走不掉了。”

县学在木沧县较为清净的角落,平日里不会有太多人来这里,因此,街道不甚宽敞,岔路也不多。如果人们慕名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话,那真是要把这里堵死了。

陈竹并不担心走不走得掉,他说:“似飞,咱们真不上前再去看看了?万一、万一有机会被选中呢。”

“今天大家只是来打探消息的,如果真有消息传出,到时大街小巷都会有人议论,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人群全聚集在县学门口。”何似飞冷静道,“先回去吧,等到下午再出来看看,肯定有很多消息。”

陈竹还想说什么,但见何似飞如此笃定,倒不好继续开口,只能揣着那串被捂热了的铜钱,跟何似飞往回走。

行至中途,陈竹见这里不是回家的路,心中虽 然微微奇怪,但想到何似飞认路能力一绝,便以为他想绕路去买些东西,没再多言。直到……陈竹看到了县衙那极具威慑力的石狮和登闻鼓。

陈竹

有小老百姓的思想,都是害怕官府的。在路上看到办案的捕快,他都低着头退让在一边不敢动弹。

此刻,不知不觉跟着何似飞站在了县衙大门口。

陈竹:“……”腿软了。

他见何似飞不退反进,居然绕过石狮,往那登闻鼓的方向走去,眼珠子几乎都要瞪出来。

陈竹想要叫住何似飞,但见那登闻鼓旁站姿笔挺的衙役,只能憋出细若蚊蝇的一句:“何似飞……”

这声音小到他自己都听不见。

衙役垂眸看着刚到自己胸膛身高的何似飞,并不阻止他敲鼓,随后他又看看坐在石狮背面那满头白发、风尘仆仆的老……可能是叫花子吧。

衙役觉得今儿个还真是奇怪,遇到的人老的老、少的少,居然还都是胆大包天的。一个敢坐在县衙门口打盹儿,另一个则更虎,敢直接去敲登闻鼓。

“嗵——”鼓面很大,故此,何似飞这样的少年也能将鼓敲出宏大的架势。

这一声响后,县衙内立刻传来脚步声,私有衙役出来查看情况。

所有人都没发现,那原本靠在石狮背后打盹的老人微微偏了偏头,他没睁眼,好像在认真听什么,又好像只是换个姿势继续睡。

里面的衙役很快出来,见何似飞手里还拿着鼓槌,又见他小小年纪,询问道:“县太爷正在与人商议大事,小孩,你姓甚名谁,家住何处,所为何事,说来听听?”

倒没有何似飞后世看过的纪录片中那盛气凌人的姿态,反而可以称得上和善。

何似飞拎着鼓槌抱拳,道:“老爷,小子名叫何似飞,是木沧县牧高镇上河村人。方才,我与伙伴从县学门口买早饭回来,见县学门口已经围了不少人,并且,在我们往回走的时候,还有百姓不断朝县学走去。县学地处偏僻,并无四通八达之大道,汇聚如此多人,到时里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进不去,人潮拥挤之余,唯恐有人跌倒被踩踏致死。还望老爷早些禀告给县太爷,派些人手维持秩序。”

那些衙役都不是鼠目寸光之辈,听何似飞这么说,心中立刻有了数,他们俩对视一眼,一个立刻去请县太爷,另一个则带何似飞和陈竹进去,让师爷帮忙写诉状。

只有那昨儿个半夜就靠在这里的老叫花子,依然维持着刚才的姿势没动,好像是睡死过去。

中午,陈竹和何似飞给陈云尚和高成安送饭时,乙班其他几人的书童都迟迟未归,有人好不容易跑出来,也是发髻散乱,衣衫上不知道蹭了什么油渍和灰尘,就连草鞋都掉了一只。

孙启大惊失色:“怎么了?咱们县城一样治安很好,你可是遇到贼了?”

书童一脸的劫后余生,连忙摇头:“少爷,我早上跟周少爷的书童吃饭时听见有人议论县学要招人,收的还不是秀才,而是蒙童,本着打探消息的想法,就想去县学瞧瞧。哪想到县学门口满满当当都是人。我们去的不早不晚,既没有挤到前面,又被后面的人堵住了出路——后面的人想往前走,前面的见县学大门紧闭打听不到消息,想要后退……”

说到这里,他几乎哭出声来:“少爷,我和同伴因此走散了,就在我感觉要被前后左右的人挤死的时候,一位捕快老爷把我拎了出来,鞋子就在那时丢了的……幸好老爷们赶过去的早,不然我都要……呜呜呜少爷。”

孙启原本还因为自家书童的狼狈模样有些尴尬——毕竟他们同班的陈云尚与高成安的书童都打扮的干干净净。听到这里后,立刻说:“别慌,别怕,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县学那边我去过,岔路不多,如果出路被堵,里面的人是真没有办法。也罢,你回去休息一日,安安神。明日我休沐,你就不用在旁伺候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