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穿越种田之小本经营 > 穿越种田之小本经营 第4节

穿越种田之小本经营 第4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越种田之小本经营!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笙歌 10瓶;

非常感谢从无到有都有你们的陪伴,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6章 收摊

一语点醒梦中人,绣坊明松受夸奖

徐耀宗听了哭笑不得:“也只有徐娘子有这样不介意了,其他人知道了都是躲避不得。”

“何必看别人的眼光,徐老板与陈镖头都是年轻有为之士,只是为何不早点告诉家里呢,按说令尊令堂都不是迂腐之人。更何况你们两人的相处,我觉得家里人会有所预感才是。”徐家商队停在南河镇的时候,陈镖头经常会买些东西带回去,不止自己买,还要拉着徐耀宗买,两人还买一样的,徐芷认为,恐怕两家都知道这事了,只等两人开诚布公了。

听了徐芷的话,徐耀宗有些没理解,过了一会突然想起什么似的激动的问徐芷:“徐娘子的意思是?”

赶走想通的徐老板,徐芷把东西都归置了一下,还剩一点面,猜想几人可能就要回来了,越晚生意越差,也卖不出去多少。

这样想着徐芷直接把面收起来了,打算回家做点什么吃。

果然,不过片刻功夫,明松几人手牵手的回来了,徐芷把车托付给旁边摊位的老伯帮忙看着,带着他们去布庄。

镇上一共有两家布庄,都在一条街上,而且离沈家摊位不远,走到街头拐个弯就到了,徐芷要去的是街北那家。

街南那家虽然便宜,但经常以次充好,不常来的人才会来买;街北这家贵一点,质量上绝对可信。这都是徐芷平时听别人等着买东西时唠嗑时听到的。

不是太远,没走一会就到了布庄,店里人倒不是特别多,也是,都腊月二十五了,家里要做新衣的都早早买回去了,现在在买的大多都是家里准备年后嫁女儿或娶新妇的,两三个四十来岁的妇人每人带着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在挑布匹,好像都看上了那匹桃粉色的棉布,想买,价格却有些贵,正在犹豫。

等了没一会,就有伙计迎上来:“几位打算买点什么布匹,店里都有,量多优惠,价钱绝对合适。”

“棉布麻布都有哪些?价钱各是多少?”这两种是家里用的最多的,棉布软和细腻,麻布便宜厚实。

“麻布有两粗麻和细麻,粗麻四文一尺,细麻五文一尺,棉布有粗棉细棉,粗棉白的九文一尺,染色的十文一尺,带花的十二文一尺,细棉白的十二文一尺,染色的十三文一尺,带花的十五文一尺。这边都是,您看下,咱们刘家布庄,质量好,价格公道,您看看喜欢哪种,颜色也全,这边不够仓库还有。”小伙计一大段话下来弯都不打一下,一看就是平时没少说。

徐芷跟着伙计一边看一边算着,要买些细棉做里衣,粗棉做袄面,外穿的用细麻粗棉都行,前段时间一人就做了一套冬衣,现在再做上一套厚的,年后天该暖了,薄袄一人做上一件,被子也得做几床了,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今天恐怕要花不少钱,幸亏把家里自己留得那部分钱拿出来了,不然可能真不够。

想好了之后,徐芷直接问伙计:“细麻布和白棉布整匹买多少钱?”

伙计一听心想可能是个大客户,面上笑得更开心了,对徐芷说:“细麻一百九十文白粗棉一匹,白粗棉三百四十文一匹,白细棉四百五十文一匹,买的多算您更便宜。”

“染色和带花的呢?”徐芷问道。

“染色的粗棉三百八十文,细棉四百九十文,带花的粗棉四百五十文,细棉五百六十文。”伙计回到。

“沈娘子需要哪种,一定给你算便宜。”掌柜听到这边的动静过来了,上次买布掌柜也在,平时也去买过吃的,所以混个脸熟。

“刘掌柜这么说我就不客气了。不便宜我可不愿意,先拿五匹细麻,三匹白细棉,浅蓝和灰色的粗棉各要一匹,浅紫带花和深蓝的细棉各一匹。家里人多,也是没办法。”

最后一共花了三贯铜钱买好了一家人用的各种布料,又花钱买了五十斤棉花,棉袄被褥年前全做好是不指望,听村里老人说,今年冬天要比以前长,年前不是最冷的时候,年后化雪那叫一个冷。

所以徐芷想着,年前准备好这些,年后直接用,用到天暖和点就把几个大点的孩子分出来睡,男女八岁不同席,虽然是庄稼人不讲究这些,但是明松莲花那么大了再不分开也不好看。

点好布,没在意旁边几人或明显或掩饰的打量着,徐芷交了钱,和掌柜说好过半个时辰再来拿,接着去了旁边的绣坊。

徐芷走后,后面几人嘀咕起来了,这么大手笔的人镇上可不常见,就是不知道是谁家的媳妇。

说是绣坊,其实就是个买卖绣品的小店,不大,但是针线和绣布都比别家的好点,让莲花荷花两人看着挑些针线布匹,小半贯钱走花出去了。因为东西不是很多,让老板装起来后徐芷想直接拿着走,没想到明松已经走上前把包袱接过来了。

老板本来也是想递给徐芷的,没想到被明松接了,很是惊讶,顺口夸道:“娘子的孩子比别家的懂事得多。”平日里来买绣品的,很少有家里男孩跟过来的,就算跟过来也是呆呆的跟在后面,很少有想着给家里人帮忙提东西的,别说面前这位才是孩子的婶娘,就算是亲娘,也没见几个半大孩子就想着分担一下的。

看明松被夸的有点不好意思,徐芷笑着摸摸他的头,没多说什么,和老板道了谢,打了声招呼就出来了。

出来以后往回走,路上经过徐老板家的粮店,又进去和掌柜约好明天要送的米粮,顺便把定金付清。

徐芷和徐老板生意来往,每次都是一笔算一笔,这样账目明了,也没有太多纠纷。

第7章 采买

于氏劝嫁又不成,明松偷听有思量

到了摊位上,徐芷牵着牛车,荷花明柏爬上去了,让明松和莲花也上去,两人不肯,徐芷想着几步路,待会还得搬东西,也就没勉强两人。

牵着牛边走边看,街上卖菜的也都是常见的白菜萝卜,这些家里都种了,就算平时用的白菜多家里没多少了徐芷也不打算买,村子里比这便宜的多,还方便,何况买谁家的东西都是个人情,平时说话办事都会帮着点,哪方面都合算。

不过调料是该添置些了,徐芷在一个摊位前停了下来:“大爷,花椒和姜是什么价格?”

看见有人问,摊位上的老大爷笑眯眯的回道:“花椒一文一两,姜两文一斤,都是好东西。”

价格都算公道,徐芷就花了三百文买了几十斤花椒孜然姜大茴等调料。接着又去一家店里把大小坛子买了一批,最后才去布庄拿了布,把牛车赶到大道上,徐芷三人才坐上车。集上的小路不怎么宽,两边都是小摊,不牵着怕牛乱走,大道上就没有这个担忧了。

今天回的早,到家太阳还没落,把车停好先去屋里暖和,进了屋,于氏已经舀好粥了:“我想着今天你们回的早些,赶紧喝点暖和暖和。”

“谢谢娘,还是娘疼我们,你也吃点吧,晌午吃了没?”于氏有时候会不吃午食,徐芷回的早都会问问。

“吃了吃了,我吃了两个包子呢。”于氏知道儿媳心疼自己,也就不省这一点两点的了,儿媳说得对,自己养好了才能一直照顾几个孩子,儿媳才能放心出去挣钱。

吃过饭,去卸车上的东西,免不得被于氏唠叨一顿,怪徐芷买的多,知道于氏心疼,徐芷自有一套应付的方法。

“娘,你看明松明柏都大了,也该让他们分开睡了,过个两三年就能给你迎个孙媳妇过门了。”

“就你会说话,这次就算了,下回可不能这样了,你多给自己买点才是正事,娘知道你没想嫁,但是你也不想想你才多大,小四是回不来了,娘总不能拖你一辈子吧。说句不好听的,明松几个是你侄子侄女,不是你闺女儿子,谁知道你看了几个人孝不孝顺,趁年轻,赶紧找个好人家嫁了才对。”

于氏这段话是偷偷跟徐芷说的,徐芷应付着答应着,实际上就没听,于氏看到她有这样,气的把鸡仔都赶回屋里,天冷,夜里都让这些鸡在后院杂货仓旁边那间屋里,第二天再打扫,说是屋,其实那只是一间简易的土屋而已。

徐芷看婆婆不再说了,知道今天这劫算是过了,实际上她真没想着嫁人,不管是上辈子还是这辈子,她对嫁人这事都很陌生,甚至有一丝恐惧心理,君不见多少女子在婆家受的各种委屈,何况这个女子地位还是比较低的年代。开国皇帝可能也没想到,他推行的那些朝令除了优待兵将这一项,其余都被后人一一打破。

盛朝开国年间,高祖颁布一系列法令,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提高女子地位,置办女学,当时是女子地位最巅峰的时候。徐芷怀疑高祖应该是有和自己类似的经历。高祖退位后,新继位的太宗对父亲的做法有些异议,又因为权利不够没说什么。

直到太宗晚年,收服了父亲一众亲信的太宗再也没忍住,对早年父亲颁布的法令做出修改。数百年过去了,现在高祖颁布的条例早就十不存一。

心里想着事,搬东西的动作也没慢下来,将车上的东西都归置好,又跟于氏说了徐老板定货的事,婆媳俩看了看家里还剩的柴火。

“恐怕不够用了,我去你大娘家问问,你大伯跟你启栓哥前几天没下雪应该又去打柴了。”于氏道。

“行,娘你再去五爷爷家问问,二十七叔家也应该有,六伯家我带明松去一趟问问,前几天遇到过六伯娘,说家里屯了些问我什么用,三家加起来也差不多能用到年后。”六伯家没有车,要用自家的车装回来,其他两家说一声回来等着就行。

“那行,我先去你大娘家让他们先送来,反正空也多,多拉点别再不够用。”

两人很快把柴火的事情安排好,于氏直接打开后门出去了,徐芷想去屋里喊明松,刚好一拐弯就看到明松正在院子里站着,只是脸色是不怎么高兴的样子。

“明松怎么不开心?谁惹你生气了,走,跟小婶去六爷爷家。”

明松说了声没有跟着徐芷出门了,两人坐在牛车上,明松突然问徐芷:“小婶,你真的不想嫁人吗?”

徐芷一愣,过了一会才反应过来:“你听到阿婆的话了?”不然不可能突然问这个。

明松没有否定,只是回道:“婶婶,你不想嫁就不要嫁好吗?我会孝顺你的,也会管着莲花他们孝顺你,你不要因为这个嫁人行吗?”

“怎么不行,婶婶等着你们长大,等婶婶老了你们孝顺我,婶婶不嫁,一直不嫁。”

得到保证,明松整个人都轻松下来了,他第一次明白,阿婆是这么急迫的想让小婶改嫁,他舍不得小婶出嫁,如果小婶自己想改嫁他会同意,但是如果小婶因为别人的话改嫁,他不愿意。打定主意回家好好约束弟弟妹妹,又把徐芷手里的鞭子抢过来自己赶牛车,脸色这才好起来。

第8章 主意

老客采购点货单,年前生意就此完

于氏估计也没想到,她的那段话徐芷没听到心里去,却被另一个记在了心里。

徐芷没跟他抢,说到底还是个十二岁的小孩,什么都表现在脸上,知道几个孩子都把自己当做半个亲娘依靠,徐芷心里也是疼他们的,只是几个大的已经懂事了,很少有这样情绪外露的时候。

柴火买好了整整齐齐的堆在后院,有一车直接拉到厨房,做得多不能在屋里,不然会把炕烧的没法睡。

文氏和刘氏两人留下来帮忙,工钱是二十文一天,都是做熟了的,几个人忙活着和面熬酱装坛,两个时辰不到就把徐老板要的几种酱都装好了,文氏刘氏直接在于氏那屋歇着。

第二天寅时左右,几人又起来蒸馒头煎馒头,忙活到了辰时才都做好,几个孩子也起来帮忙,把盛出来的馒头片都放到外面晾凉了装好,包袱是昨天有人送来的。

刚准备好没多大会,外面就有人敲门,明松去开门,徐芷往外看了一眼竟然是徐老板亲自过来了。

“徐娘子吃食都准备好了吧?我看时辰差不多就早来了会。”

“徐老板会算,这不刚做好你就来了,清点一下装车吧。”徐芷笑到。

清点搬货自然用不到徐老板自己来,自有人过来装货,徐老板是有别的事情来问,将尾款付清后并不急着走,而是问道:“徐娘子,你说我要是向家里说了,家里不同意该怎么办?”

昨天徐耀宗回去以后和陈季礼商量了一下,都觉得家里可能知道了,两人都打定主意回去就跟家里坦白了。但是徐耀宗今天醒来一细想又有点不对劲,万一家里不知道那怎么办,说出来以后家里再把两人隔开,那还不如一直瞒下去。

陈季礼的意思是管他们知不知道,直接说出来,家里肯定不会反对。可是徐耀宗不想,他不舍得陈季礼吃苦,想给陈季礼一个有保障的生活,而不是躲躲藏藏一辈子见不得光,所以一拖再拖。

陈季礼一直强调,两家都会同意,徐耀宗不相信,所以一直很犹豫。

徐耀宗想的是两人相伴三四年了,原来没意识到自己的感情,对他有所亏欠,现在只想好好弥补。总之陈季礼怎么保证家里不会反对他都不相信,不愿意冒这个险。

两人意见不统一,怕陈季礼再生气,徐耀宗没敢跟他说,一大早就打定主意来找徐芷问问怎么办,所以才过来的早些。

徐芷听了也明白两人的矛盾点在哪,只是陈季礼这么绝对家里不会拒绝,难道是……

就给出了个主意,先跟两边亲人说打算结契兄弟,看两边都是什么反应,如果不同意,那表明家里是反对的,这点估计不可能,如果家里知道了还反对,就不会放两人一起出来。如果同意,要么是不知道,要么是知道了不反对。

而且现在看来,两家应该是知道点什么了,估计只有徐耀宗蒙在鼓里。想着陈季礼那在众多镖头里面略显娇小的身姿,徐芷可以预见,徐耀宗这次回去的生活会多么精彩。

另一件就是今年的节礼,两边买上不一样的,看看家里会不会主动提出来。

如果两种方法都不行,那只能从长计议了。

“小婶,阿婆叫你呢,明椿两人醒了找你。”正说着,明松从堂屋出来喊到。

方法说了,剩下的就看徐老板和陈镖头两人自己的了,徐芷答应了声,又和徐老板说了几句话拜了个早年就去屋里了。

留下来的徐耀宗看了看还没进去的明松,不知道是不是错觉,他总觉得这小子看他的眼神带着防备。

想不明白也不继续想了,徐耀宗招呼着几个伙计回镇上去,今天都二十六了,到家都得二十九三十了。

徐芷进了屋,发现明椿和茉莉确实醒了,只不过没哭,也没找她,没觉得明松会说谎,只以为两人是被莲花荷花姐俩哄好了。

送走徐老板,徐芷在看几个孩子都乖乖的,开始准备去镇上的东西了,刘氏也帮忙往车上搬。今天不是大集,离过年也没几天了,也就没拿多少东西,主要是下午还得添置点东西,难怪别人说忙年就是花钱,徐芷觉得自己已经买了不少东西了,实际上还缺的多呢,远的不说,后天是明竹七岁生辰,不需要大办,礼物总不能没有吧,明松他们估计都买好了,徐芷还没准备。

收拾好牛车,饭也差不多了,没有多复杂的菜,就炖了白菜豆腐,馒头管够,都挺累的,吃饱才行。

吃完擦擦嘴就往镇上赶,今天路上没昨天那么多人,摊位都摆好还不到午时,徐芷松了口气,晌午这会是生意最好的时候,一下午可能都没这一个时辰赚得多。

虽然生意没昨天好,摊位上也没怎么断人,刚接了两个提前预订的,一个是明天,一个是年后,镇上的商队越来越少了,徐芷想着年前就这样吧,剩下两天收拾收拾家里,再研究一下年后的吃食。打定主意,后面有问明天还来不来的徐芷全都回了不来,年后再干。

“过完年我打算再上点别的吃食,到时候还拜托各位照顾生意。”

“徐娘子家的吃食比别处的确实好吃,年后一定买尝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