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穿越种田之小本经营 > 穿越种田之小本经营 第28节

穿越种田之小本经营 第28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越种田之小本经营!

梁文杰在后面也跟过来了,坐了辆马车,马夫和伺候的小厮一点都不上心,连扶都不扶一下,还是一个侍卫看不过去接了一下。

众人到了客栈,找位置坐好,亏得没多少人,饭也很快做好了,边吃边说。

梁文杰让马夫和小厮在外面等着,马夫刚开始不同意,小厮拉了他一下,眼神示意门口站着的侍卫,马夫明了,两人想走,回去给主子报信,下一刻就被堵住了。

屋里,梁文杰还在继续:“我上任以来就觉得不对劲,平仓县丰收,就算是灾年百姓也不该如此贫困,躲着身边的眼线偷偷查了许久才知道,县里最大的粮食老板是孙太师的侄子,低价收购百姓粮食,还不许他们卖给外乡人,然后自己一家做大,高价卖出去。上个县令与他合谋,还提高了赋税,加了进出城门的费用,百姓还好,商队进出一次就扒一层皮。”

梁文杰越说越气,忍不住把手边的酒一口喝尽,继续说:“长久以往,百姓入不敷出,有的直接迁出去了,田地都不要了,他们再把这些地收过来,高价卖给百姓或者富商,卖的时候好声好气,拿到钱以后就翻脸不认人,加重税务还是轻的,甚至还倒打一耙说人家强占田地,把人抓起来,等家里拿钱来赎。”

“没人去告吗?不是说有富商?”沈六郎问,普通百姓没办法,但是能把生意做大的,都有些人脉,应该还不至于如此被动。

刚刚梁文杰已经听说了沈六郎的职位,知道对方可能有方法解决,忍不住多说了点:“怎么没有?只是状告他们的就算出了平仓县到了洞阳府,也不能把他们怎么样,上面人怕得罪孙太师,这些事情一贯轻拿轻放,不敢怎么处置。”

沈六郎听了沉思了一会,又问:“那为什么以前行军经过此处没有发现不对?”

“他们在京城有人,孙太师也会提前往这边传消息,让他侄子收敛点。这边收到动静,就会放出消息说进出城不收钱,百姓平时舍不得买东西,这时候都会来买些缺的东西,不熟悉内情的人见了,都会以为平仓县还是以前那个热闹非凡的平仓县。”

沈六郎表示理解,用过饭,两人又单独谈了一段时间,梁文杰才回去。

走出客栈,没有找到跟在自己身边的马夫和小厮,梁文杰以为两人有去哪偷懒去了,就问护卫:“这位大哥,请问有没有见到跟过来的马夫,还有一个年龄不大的小厮。”

“你一进去他们就走了,去哪里倒是没仔细看。”

找不到人也没有办法,梁文杰只能自己把马车赶回去,这些技能他还是会的,只是走得慢一些。

接下来几天,徐芷发现沈六郎比以前更沉默了,大半天不说一句话,觉得他可能有什么事情要说,不过徐芷也没问,想着等他想好了再说吧。

这样过了三天,沈六郎终于忍不住了,在晚上都在吃东西的时候,把徐芷叫走了。徐芷有些奇怪,只是沈六郎挺着急,就把正在吃饭的茉莉交给于氏,跟着他过去了。

于氏以为小两口有什么悄悄话,乐得两人亲近,把茉莉接过来挥挥手就让两人走。

徐芷跟着沈六郎到了河边,天还没黑透,微微有点夕阳光,照在人身上像蒙了一层金纱。

“怎么了?这两天心事重重的?”看他还不打算说,徐芷干脆主动问起来。

“如果因为我做了一些事,把你们置入危险之中,你会恨我吗?”沈六郎又思索了一会才问。

“什么事?做错事了吗?”

“不是,是为国为民的好事,只是对一些人来说,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如果因为他们的记恨,导致你们受了委屈,你会恨我吗?”沈六郎一口气说出来,看着徐芷眼睛问。

“那我为什么恨你?你没错,错的是别人为什么要怪你?要怪也是怪别人。”徐芷舒展了笑容,她知道六郎可能会着手处理平仓县的事情,但从来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在他们看不见的地方,不知有多少人真等待着能够解脱。

第二天还是像往常一样起来继续赶路,这样又过了十来天,才踏进京城的城门。中间不乏下去

徐芷坐在马车里,也没听有什么搜查行李的动静就进城了,有点奇怪,略一思索就更好奇沈六郎的身份了。

在家的时候徐芷问过,沈六郎说表面上只是个小小的千户,带着几百个兵而已,现在看看却不像,如果千户就能随便带这么多人进来,还不搜查,整个京城估计早就乱了。

一行人进去又走了半个多时辰,徐芷撩开马车的窗帘看了几次,先是经过了几条闹市,又走过一段路,才进了一片两边都是高门大户的街道。

看房子就知道这附近非富即贵,当然不可能是沈六郎买的,徐芷猜测是不是借住了上司的宅子,不过这么多人往人家家里搬真的好吗?

谁知道车队行了一会,在这条街中间那户正门停下了,沈六郎停下来下了马,接着就有人把马牵过去。

于氏和徐芷还没回过神来,从门里面出来一个有个像管家似的中年男子跑过来请安:“见过老太太、太太。”

他说完,后面两队小厮和丫鬟接着又拜了拜,徐芷这才看见门匾上写着大大的“将军府”三个字,有些诧异,她想过沈六郎身份可能高点,但没想到会这么高。

也不怪徐芷惊讶,先帝在位重文轻武,导致他去世后盛朝剩下来的将军就几个,大部分还都是因为在边疆守着,不得不封的。现在在位的这位虽然不随爹,登基以后也没怎么重用将士,只是提高了士兵的待遇,这才导致了周边各国都拿盛朝当块肥肉,频繁进攻,这两年战争少了,但是也没听说皇帝要大封将士。

为什么要封沈六郎将军?难道沈六郎是个挡箭牌?还是皇帝想要捧杀他?受了以前谋权类电视剧的影响,徐芷越想越歪,即使沈六郎说过他和皇上的关系,也不相信,哪个皇帝没有几个关系好的臣子,最后结果怎么样谁都知道。

沈六郎倒是挺开心,他也没想到皇上这么快就给了他升了职,不过这事赶早不赶晚,这样就能早点去给母亲妻子请封了。

太.祖曾下过圣旨,七品以上官员可为母妻两人请封,而他是从二品副将,以后母亲和妻子都是二品郡夫人了。

越想越高兴,将两人送到家里,他就整理一下衣服进宫面圣去了。中间管家说宫里的林妃娘娘送了两个宫女也没注意听,也就自然不知道他这一番行为落在管家眼里,就是对于氏和徐芷的不在乎。

“沈将军真的进宫了?”景仁宫内,林妃听到消息,激动的把手边的杯子都给碰倒了,茶水洒了一身都没在意,抓着贴身宫女的袖子继续问,“送过去的人,沈将军可都收了?”

“收,收了,送过去就收了。”宫女回道,因为知道林妃的脾气,没敢说送过去的人说是管家收的,并没有见到沈将军本人。

“收了就好,过两天让哥哥再去一份送礼,一定把沈副将收拢过来。哼,我看那个没了娘的贱种怎么跟我儿子斗!”林妃说着,提起某个人,脸上就变得狞狰起来,和在皇帝面前的温柔一点都不一样。她一想到沈副将收了美人,仿佛就能看到儿子当上太子以后她被封后、被众人仰望,把那个贱种踩在脚底的场景。

“是,奴婢这就去告诉国舅爷。”贴身宫女禀报后得了林妃首肯才往外去。走出去以后却没去传信,而是在路过永和宫的时候趁没人看见闪了进去,手脚利落的一点不像刚刚在景仁宫时的畏手畏脚。

……

另一边,皇帝听说沈六郎进宫了,直接让太监总管把人请进来:“六郎,你还知道回来,你都不知道,你走了以后那些老头多烦人!三天一弹劾五天一请奏,朕都快被他们烦死了!你看看,这一摞都是弹劾你的,朕都给你留着呢。”

“末将参见皇上。”沈六郎进来先拜见了皇帝,不管两人私下交情怎么样礼都不能废,只是这奏折……

“奏折属下不方便看,还请皇上自行判定。只是属下途中经过一个小县发现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接着把平仓县上的事情说了一遍。

“确定是真的?”皇帝不愿意相信,只是沈六郎的人品他是信得过的,不是无故放矢的人,没有十足的把握他不会乱说。

想到这,他又有些无力,整个盛国从根上已经烂了,就算他前段时间找借口整治了一遍京城的官员,但也是治标不治本,朝廷上这几名热衷于党派之争的高官不倒,下面换再多的人也于事无补。

好友归来的欣喜已经没了,又有些欣慰,不管怎么说,还有人在他身边愿意助他一臂之力。

沈六郎也理解皇上,以前行军打仗的时候,从来没有发现周边府县有什么不对,也可能是听到消息早早掩盖了,这次一行人没有张扬,一路竟然发现了这么多的问题。

有些后悔把家人接到京城来,又想到就算不接过来,等敌派发现他的身份家人也不安全,又好受点了,不过想到家人他终于想起进宫的目的了。

“皇上,臣想给母亲于氏、妻子徐氏请封,臣十四岁参军,母亲一直照护家里,父亲兄长去世,母亲一人撑起了沈家。家人以为属下战亡,为属下娶了妻子,徐氏嫁过来以后为臣伺候母亲、扶养年幼的子女,臣想以副将之位换两个诰命。”

“换就不用换了,你在朕身边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何况还救过朕,帮了朕这么多,别的不说,这次你一路收集的消息,就够升上半级的了,只是不便赏赐。这样吧,封于氏和徐氏为二品夫人,你的赏赐也算一起。只是,子女?”皇帝有些怀疑的看着沈六郎,不是他不相信好友,只是离家九年,子女年幼,实在是让他有点好奇,好友的头上是不是有点不对劲。

看见皇帝求知欲满满的眼神,沈六郎就知道他心里想了些什么,无奈了:“皇上,子女是母亲怕臣妻百年之后无人供奉,过继的三哥的孩子。”沈六郎解释到。

“好吧,林三道,拟旨。”召来太监拟旨,然后又赏赐了一大堆金银首饰,女人不都喜欢这些吗,让好友待会去哄哄媳妇,哎,他真是个体贴人的好皇帝。

“臣告退。”事情说完了,沈六郎就带着圣旨出宫了,家里还有事情呢。

回到家发现母亲和妻子都在正院屋里坐着,丫鬟婆子都在旁边站着,想问怎么回事,只是正事要紧,请两人先过来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沈启贵之母于氏……妻徐氏……”拖拖拉拉一大堆,反正除了刚开始几个字,后面的徐芷一点听不懂。

不过大概意思是明白了,以后她和婆婆就是有品级的夫人了,有点想问以后还能不能继续做生意了,不过想想以前看的电视剧,里面也有些官员夫人有自己的嫁妆铺子什么的,所以应该是可以的吧?

沈六郎带着母亲妻子接完圣旨,吩咐管家给了银子,送走传旨太监后就问于氏:“娘,怎么了?”

“你去哪了?”于氏怒气冲冲地问。

“我去宫里请旨了,我觉得早点去请旨,你和小七有了身份就没不长眼的人敢欺负你们了。”沈六郎解释,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直觉告诉他,如果不解释清楚,会死的很惨。

于氏听了以后表情缓和了一些,不过刚刚受的气还没这么快消,冷冷道:“一到家你就不见人,向东几个想把东西搬到后院去,管家说后院是女眷住的地方,不方便他们过去,家里的丫鬟婆子也没几个劲大的。一大家都没吃饭,说不到时辰灶房不开火,大人受得住孩子怎么办?明椿茉莉饿的都哭了,还是向南出去买了点糕点回来。哄着两人吃了点,你媳妇刚刚才把两人哄睡了。”

其实管家原话听难听,话里话间就差指着鼻子说沈向东和徐芷不明不白了,只是刚到京城,才知道儿子这么有本事,她怕他起了外心,这种话不能让他听见,不管夫妻多亲密,挑拨离间的事情多了感情都会变的。

沈六郎没打招呼就出去了,自知理亏,只能亲娘媳妇轮流哄,于氏说的灶房不开火是他先前下的命令,家里没人,丫鬟婆子小厮没点规矩不行,只是现在家人都搬过来了,这命令就该改一改了,不管饿着谁他都心疼。

让人把管家叫过来交代一番,以后家里的事情听夫人和老夫人的,灶房的禁令也解了。

管家刚刚跟着送走传旨太监就没进前院,后院两位姑娘想吃城北的水晶糕,他赶紧差人去买了,也就没听见沈六郎和于氏的对话。听了命令还以为沈六郎看在徐芷和于氏都是二品诰命的份上才这样吩咐的,面上答应了下来,心想更得讨好后院两位姑娘了。

管家想的是,老太太是将军亲娘,被封了诰命不奇怪,太太只是将军在老家娶得,以后肯定会找理由休掉的,就不知哪位姑娘能哄得住将军,能让将军扶她为正室。

沈六郎自是不知到管家的内心想法,不然现在都要抽剑砍人了,媳妇还没哄好来了个拖后腿的,真是想打人的心都有了。吩咐完管家,又让他带人卸车收拾东西,一番忙活,就忘了于氏的前半段话。

一时不察没追究责任,以至于后来后悔莫及。

作者有话要说:林妃:本宫在作死的边缘疯狂试探。

管家:我已经跳进去了。

第52章 出事

两天收拾好了东西, 于氏徐芷和莲花几个住在后院,明松几个住前院,当然明杉明椿还是跟着于氏和徐芷。

沈六郎被徐芷赶去前院了,借醉酒占她便宜的事情没那么快解决。

这天, 沈六郎一早就进宫了, 皇帝好像有什么急事, 本来和徐芷说好的一家人去郊外玩一天的事情也不了了之。

不过徐芷也没闲下来,和于氏说了声, 带着梅子加上沈向南和桃子去外面看看铺子,前几天沈六郎在家一直没出去, 今天他忙起来总算得个空了。

沈向东在家待着, 徐芷和于氏都不大相信那个管家,每天偷偷摸摸的不知道在干什么,看着就不靠谱, 徐芷想着哪天找个正当理由赶紧把人打发出去, 现在账本在她手里, 只是一时半会还看不完。

明松也没出来, 明年就要参加院试了,和明柏在家里温习功课,沈六郎给三人找了先生, 是个在京城考中进士又不愿做官的书生。

安排好徐芷就和平时一样出去了,没想到晚上回来就发生的事情让她很长时间以后想起来都后悔。

徐芷先去了东城,老话说东富西贵南贫北贱, 先在东城找个铺子做做试试,行的话就多开几个,不行再想别的法子。

只是到了城西又碰壁了,京城非富即贵, 铺子,特别是这种人流大的地方的铺子,可比其他地方抢手的多,基本上一挂出来就出手了,根本不可能等到她们过来。

没法子去了牙行问,进去以后没等开口就有婆子迎上来了:“夫人想看写什么,买人还是买房,不管什么,我菜婆子手里都是顶好的,保准让夫人满意。”

牙婆这么谄媚是看到徐芷坐的马车了,盛朝严禁官员奢侈,三品以下官员及家眷只能乘坐一匹马车,三品以上才能乘坐两匹马车,这个家眷也是有规定的,母亲和正妻和嫡出兄弟姐妹可以坐,姨娘小妾庶出兄弟姐妹都是没有资格的。

徐芷选了这车也是无奈,家里就还有两辆马车加上这辆,沈六郎早上出门没骑马,另外一辆管家说采买要用,徐芷不想跟他多争辩,直接让沈向南赶了这辆来。

京城尊贵人多了去了,两匹马的车也没人会注意,只是这个牙婆会做人而已。

“城西附近有没有铺子?”沈向南开口问。

刚才还以为是大生意来了,听到这个,牙婆有点难为情,赔笑道:“大人说笑了,城西这边卖铺子直接折价卖给熟人的多,托咱们处理的不经常遇到,就算遇到了也是实在卖不出去的,怎么能拿来给夫人和大人看呢。”

这是徐芷没料到的,虽然知道京城店铺紧俏,还真没想到是一个都没。

牙行也没有,只能回去自己看,徐芷沈向南赶车去城西再仔细看看。

围了城西转了一圈,也没有什么合适的。

倒是有个小铺子要出手,只是位置有点太过偏僻,周围环境还不好,旁边就是空地,人多的时候大家都会把马车什么的停在这里,味道难闻,脏乱差三种占了个遍。做吃的肯定不行,别的生意都不一定能做得下去。

想想也是,在京城做生意这么简单的话有点钱的还不都得开店了,他们家没根没底的,一来就想做生意,哪有这么好的事。想明白了徐芷也不再纠结,就想打道回府。

又看了看,还是没有合心意的,看时间不早了,徐芷只能先回去。

进家以后发现前院没人,两个丫头木头木脑的,问什么支支吾吾也不说。徐芷心里咯噔一下,赶紧往后院跑,跑到于氏那里才看见,已经乱成一锅粥了。

堂屋里,于氏抱着明椿在抹泪,静婶一边抱着茉莉哄,一边劝于氏,莲花不在,荷花气愤愤的,地上全是摔破的茶杯,沈向东沈向西和管家都不在,其他下人在旁边要么呆呆的站着,要么神色慌慌张张。

静婶正劝着于氏,抬头看徐芷回来,松了一口气道:“夫人,您可回来了,快劝劝老夫人,我怎么劝老夫人就是不听,哭伤了身子可怎么办。”

徐芷劝了于氏几句,还没问怎么回事,外面传来了沈向东的声音。

“大夫来了,大夫来了。”沈向西拖着大夫往院子里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