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女神沉浮记 > 第3章 戴墨镜的女人

第3章 戴墨镜的女人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女神沉浮记!

那一天,陈占霞准备去庙上,刚从院子出来,远远瞧见一辆黑色轿车像蜗牛似的在灰白的乡间路上颠簸,车后的尘土像被抓起来似的纷纷扬扬。路边的白狗瞧见迎面了来了黑家伙,汪汪地叫了起来,本来不太快的车速猛然提了起来,狗尾巴一夹,拔腿就跑,像被人打了似的,边呜咽边回头望了望车。

陈占霞见这辆车冲狗使起了怪,怕碰着自己,朝后一退,站在了树壕边,那车闪过后,她瞥见里面是个戴墨镜的女人。心里想,这是谁家的女人,还会开车?这年头虽然有女的开车,但毕竟少啊。心里正乱想时,只听那车嘎地停了下来,接着一个声音叫道:“占霞!”

陈占霞愣了一下,见车里的女人摘下戴墨镜,这才发现是她的同学孙丽梅。

孙丽梅和陈占霞从小在一个村上长大,两家相隔还不太远,都居住在山畔。陈占霞家在南头,孙丽梅家在北头。孙丽梅虽然比陈占霞大了一岁,但在同一个班级上学。孙丽梅走学校时从陈占霞家路过,总是吆喝上她,俩人结伴而行。

21岁那年,陈占霞结婚了,嫁到了柏原村一个姓盖的小伙,就是现在盖世凯。

盖世凯家坐落在十字路口附近,是个房院,坐北向南,公路门前有一条村间大道。在村里,算是个条件比较好的家庭。

几个月后,孙丽梅也嫁人了,嫁给赵家畔一个叫赵治的小伙。赵家情况不好,坐落在山边的几孔窑洞又大又深,貌似住了好多年。但孙丽梅生下儿子赵阳阳四十天后,就进城了,起先跟人学理发。后来去了郑州,在郑州一干就是四年。

孙丽梅这次回来,是因为儿子马上到了上学的年龄了,想把自己与赵治的事儿解决一下。因此就带着一份离婚协议书回到婆家,一是提出与赵治离婚,说他们已经分居四年多,已经成了死亡婚姻;二是想把儿子带去郑州读书。并主动提出,给爷爷奶奶5万元辛苦费。但赵治和他的母亲都同意离婚,就是舍不得孩子。

孙丽梅就试图做婆婆的思想工作,说赵治没有多少文化,他家人老几辈子都是农民,要改变家族命运,就要从娃娃抓起,因此想把娃带到大城市,说大城市的幼儿园好,学校好,老师好,教育资源好,从好学校出来的学生,不仅将来能考个好大学,出到社会上能干个好工作。

而且娃娃从小在大城市生活,见识广,脑子聪明,将来出到社会上也活泛,不像他爸,老实死板,一根葱挖到底。

说她之所以在外地奔波,就是为了能给儿子创造个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将来能成为赵家的顶梁柱。最后表示:每年暑假,她会把儿子带回来与爷爷奶奶相处一段时间。

婆婆说她生下娃没过百天,屁股一拍就跑了,她屎一把尿一把地拉扯大,现在想把孙子带去,门都没有!哪里黄土不养人?坐在金店里的猫,不一定就能捉老鼠。人是条龙,还是个虫,在人生下来的那一刻,上天就注定了。娃虽然在农村,但有亲爷亲奶亲爸跟着,到了大城市,和后爸生活在一起,能过好吗?

孙丽梅忙解释,她没找对象,现在还是一个人过活。

无论孙丽梅怎么劝说,婆婆就是不肯,说到最后,婆婆以头晕为借口,要带孩子走开。孙丽梅上去想强行拉走儿子,赵治一改常态,立马操起院子的?头,威胁说你如果把娃带走,我砸死你!

孙丽梅见赵家执意不给孩子,考虑到赵治同意离婚,只能妥协。和赵治到乡民政局签了字后,就顺道来看陈占霞。

陈占霞见她一头齐肩螺丝烫发,身着黑色直筒裤短西装,橘黄色低领内搭,高跟鞋,苗条轻盈地从车上下来,顿时惊喜地叫了一声“丽梅”,就冲了过去,一下抱住了她,说四五年都没见了,你越来越洋气了!”

孙丽梅也很兴奋,说你也变得更好看了。

此时盖世凯正好从院内出来,看到孙丽梅,哎呀了一声,说:“老同学,你变得像个洋娃娃似的,我还没认得。”

孙丽梅微笑道:“鸭子再变,嘴总扁着嘛。”

盖世凯瞧了瞧车,说:“你真是鸟枪换大炮了!”

陈占霞见孙丽梅穿的亮堂,车又新,禁不住好奇,开玩笑地说你这些年在外地,挣了不少钱吧?孙丽梅谦逊地一笑,问陈占霞这年头在干啥?陈占霞说除过种地,就干点手艺活儿。最近这些日子,村里修老庙,她给帮忙画壁画,正准备去庙里。

那个庙孙丽梅知道,在民国时代就有了,六十年代“破四旧”时被毁了,改革开放后又复活了。孙丽梅听到她在庙上帮忙,拍了一下她的肩膀:“你上学期间就能画,尤其把古代女人画的好,现在给庙里画画,等于给你修福呢。”

由于多年没见,两人见面后一直说个不停。盖世凯知道城里人是中午吃饭,督促媳妇赶紧做饭。

陈占霞就做起了她的那手活儿——臊子长擀面。那汤又红又鲜,萝卜丁、肉丁、豆腐方和碎葱花各显身手,浮在碗上面,闻起来香喷喷的。孙丽梅一挑汤里面的面条,发现又细又劲道,就感叹道:“啊呀占霞,你的手艺真好啊。大城市人根本不会擀面,都是盐水手扯面,哪有这么好的面条呢?除非是机械压的面。可那再细,都有股机械的味儿,而且还不如手工劲道,更别说是汤的味道了。所以每次回来,一踏上咱们的地盘,就闻到了长擀面的味道。”

陈占霞说道:“千里情思一线牵嘛,家乡的味道肯定比外地的味道长。”

饭后,孙丽梅拿出了两套藏蓝色的西装,说是两个号,让陈占霞试穿。哪件合适,穿那件,剩下的,她带回去退给老板,说服装店老板是她朋友。

陈占霞一穿小号,发现非常合适,得体,孙丽梅也惊叹自己眼光不错,说陈占霞穿上这套衣服,跟写字楼白领似的 ,非常优雅美观。

陈占霞问多少钱?孙丽梅说是杉杉品牌,给她打折过,是1380元。陈占霞说她没穿过超过三百元的衣服,怎么也不要。孙丽梅说:“小时候,我经常到你家吃饭,不论是你奶奶还是你,对我像对待自家人似的,这个情谊,我一辈子都忘不了。陈奶奶去世了, 我补不上这个情,就把对她的情谊补给你吧。”

陈占霞说:“你这几年在外面挣了多少钱,看你花钱大手大脚的?”

孙丽梅说:“也没赚多少,手里攒了一半百万,花得也没剩多少了。”

盖世凯一听,惊叫道:“天啊,一百多万?你是咋挣的?村里有的人,一辈子都挣不下这么多啊。”

孙丽梅说道:“我去年已经托朋友在市里买了一套房子,刚装修好。这次回来一是办理离婚手续,二是验收房子,还行,装得不错。我打算赶今年年底,把郑州的房子和店处理完之后,就回来。”

陈占霞说回来干也好,你现在挣下钱了,多少有些基础了,回来方便照顾孩子。孙丽梅说我就是这个意思,阳阳马上到上学的年龄了,我打算将来让娃到城里读书。

陈占霞问:“你回来打算干啥?”

孙丽梅说:“美发也行,干其它也行,回来了再说,看啥能挣钱,就干啥。”

在聊天之中,孙丽梅发现房子里放的,墙上挂的,到处都是红红绿绿的刺绣品和剪纸,就说:“这么多年了,你还在弄这玩意儿?”

陈占霞说道:“再能干啥呢?放牛的到死忘不了吆喝。我奶奶说她在六零年差点没饿死,那时候没啥东西剪纸,她就拿树叶剪,至少打发心情呗。况且,这年头 ,做点手工活儿,还能卖钱呢。咱们的那个小学同学李雯,在城里开了个香包刺绣门市,我平时就做的香包和刺绣,就卖给她了,有时候,还能捎带得帮我卖点剪纸作品呢。”

孙丽梅说:“是吗?那她能在城里开门市,你也能开啊。我要是有你这个手艺,早就进城了。”

陈占霞说:“看你说的,我走了地谁种呢?”

孙丽梅说:“土地算个啥,南方好多人土地送人都没人要,只有咱们这里人老脑筋,把土地看得跟孙子似的。”

见她俩聊起了剪纸,盖世凯主动从茶几下拿出一个剪纸册子,翻给孙丽梅看:“你看,这是占霞剪的东西。”

孙丽梅接过去一看,发现一棵大树下,坐着一个叼着长烟锅的老者,左右是几个正在戏耍的小孩。喜鹊、蝴蝶、小狗在树上树下活动,画面颇为生动。剪纸的下面,是一行用碳素笔写的打油诗:

眼前山水环绕,

身后果园良田,

坐看云卷云舒,

朝也安然,暮也安然。

小米白面,一日三餐,

早也舒心,晚也香甜。

旧衣也好,新款也罢,

与人不比,不评长论短。

膝前儿孙围绕,

左右猫狗陪伴,

听世事风云,品人间味道,

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孙丽梅看着这首诗,笑了,问是谁写的?陈占霞说给庙上画壁画的老曹哼唱的,她记了下来。

孙丽梅问:“你是不是觉得这种生活挺好?”

陈占霞说:“不错啊,心境安然,与世无争。”

孙丽梅说:“这种生活老了过还可以,现在不行。现在咱们正是挣钱的时候,如果有这个心态,咋发家致富呢?依我看,你以后都别搞剪纸了,剪纸那玩意儿没人喜欢,你奶奶剪了一辈子,除过落个空名之外,再有啥好处?恐怕连个高级宾馆都没住过。”

这句话说得让陈占霞有点感同深受,就微微一笑。

孙丽梅说:“现在各地政府都在大力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咱们也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村里的鸟儿都知道往外飞,你好歹是文化人,难道没有这个思想意识?”说到这里,她建议盖世凯进城打工,说“人不进城,脑子不灵活;不当老板,就摸不到挣钱的渠道。赶紧进城吧,进了城,你就是给人蹬三轮车,见到的、听到的和村里都不一样。人如果脑子不活泛起来,就挣不了钱,发不了家。你看我 ,如果不出大城市,能有今天吗?”

从此,陈占霞俩口像被孙丽梅洗了脑,时不时就谈起了挣钱和进城的话题,都觉得靠种地不是长久之计。要发家致富,必须得进城,必须接受新的事物。为此,见了孙丽梅不久,盖世凯就放弃了给村里人开货车的差事,进城了。起先给浙江人推销面包,后来送矿泉水,再后来,陈占霞也进了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